新型100坦克首次亮相堪称“梦幻”,详细解读来了!
今天(9 月 3 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一大批新型武器装备首次公开亮相," 亮瞎 " 了观众的眼睛,更是让军迷大呼过瘾,比过年还兴奋。因为这些首次公开亮相的全新第四代国产武器装备在技术水平上不仅达到了世界一流,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还领先于世界,这也表明国产武器装备已经摆脱了跟随式发展道路,走上了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
第四代国产武器装备的特点是什么呢?概括来说就是在机械化的基础上,显著提升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机械化是装备现代化的骨架,信息化、智能化则是装备现代化的血肉、神经和大脑。所以,信息化、智能化必须依托于机械化。我军的第三代武器装备是机械化水平很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比较高;第四代武器装备则是在继续保持高度机械化的基础上,让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了飞跃,也就是不仅骨架结实,而且血肉更丰满、头脑更灵敏。
创新发展是第四代国产武器装备的灵魂所在。人们为什么惊奇于这次九三阅兵亮相的国产武器装备,主要是因为它们在设计上 " 脑洞大开 ",出乎人们的想象。以陆上作战群首次公开亮相的 100 型坦克为例,其在设计上简直可以用 " 梦幻 " 来形容。世界上已有的主战坦克几乎都是在走 " 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 " 的设计道路,也就是火力不够,就加大主炮口径;防护不够,就不断加厚装甲;机动性不够,就加大发动机功率。结果导致坦克的尺寸和重量变得越来越大,已经到了运输车辆、公路桥梁能够承受的极限。而我国自主研发的 100 型坦克则完全摒弃了传统坦克发展思路,在机械化平台上,用信息化、智能化来进行新的赋能,所以其在各个方面都与传统坦克有着巨大不同。

首先,100 型坦克采用了无人炮塔设计,目的是提高坦克乘员的生存力。因为坦克炮塔是在车体上安装的战斗室,比较显眼,也是各类反坦克武器攻击的主要部位,通常会造成坦克乘员的较大伤亡。哪怕是采用带泄压板的尾舱设计,也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而将炮塔无人化,那么乘员就都在车体内部,这样就显著降低了炮塔遭攻击而导致乘员出现伤亡的概率,乘员的安全性就有了很大保证。
乍看之下,我国 100 型坦克的无人炮塔设计思想似乎与俄罗斯的 T-14" 阿玛塔 " 相似,但是细看,就会发现两者区别非常大。T-14 只是简单地将炮塔无人化,但观瞄、火控等与第三代坦克并无明显不同。而我国的新型坦克在采用无人炮塔设计的同时,观瞄和火控与 T-14 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传统第三代主战坦克炮塔上的车长观瞄镜和车长周视观瞄镜在新型坦克的炮塔上都看不到了。
那么 100 型坦克是靠什么实现发现目标、跟踪目标呢?是靠全新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100 型坦克的炮塔四周和顶部都有小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光电传感器,车体四周也有多个光电传感器,炮塔顶部还有带光电观瞄系统的遥控武器站,再仔细看坦克乘员都佩戴着 VR 眼镜。现在大家就明白了,坦克乘员依靠数量众多、布局无死角的雷达和光电传感器来获取信息,并且在乘员的 VR 眼镜上显示。这样,坦克乘员看到的是周围 360 度的全景态势,相对于传统第三代坦克是质的飞跃。不仅如此,数字化车载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车与车、车与其他平台的信息共享,发现和跟踪目标的能力成倍甚至是几何数级提升,更容易做到先敌开火。
车上的小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光电传感器还能给坦克乘员提供敌方来袭武器的信息,并且自动控制炮塔上安装的拦截弹实施快速拦截,这就是 100 型坦克上先进的主动防护系统,其不但能拦截传统的反坦克导弹、反坦克火箭弹、末敏弹,也能拦截自杀式无人机。炮塔上的遥控武器站装有 12.7 毫米机枪,既能对付较近距离的有生目标、反坦克火力点、半硬目标,必要时也可用于对空射击。由于遥控武器站是全自动的,因此其对空射击时,对无人机的命中概率是比较大的。此外,炮塔正面左侧还有 1 挺并列机枪,口径可能是 7.62 毫米。

100 型坦克的坦克炮也是全新设计,看炮管的粗细,可能是一门 105 毫米主炮。第三代主战坦克的主炮普遍是 120 毫米或 125 毫米,而 100 型坦克将主炮口径明显减小,所代表的是新型坦克在作战思想上并不是在战场上和敌方主战坦克进行死磕,而是更强调任务的多样性。尤其是 100 型坦克的炮塔无人化之后,主炮也就不用太考虑射击时的抽烟问题,因此在炮管中部取消了抽烟装置,这就让炮管浑然一体,内部抗膛压更强,使用的穿甲弹初速会更高,从而让口径相对小的主炮拥有与大口径坦克炮类似的穿甲能力。
100 型坦克的防护能力也很强,看看厚实的炮塔和车体上的附加装甲就能明白其虽然有主动防护系统、烟幕弹,但并未放松传统的装甲防护。
由于 100 型坦克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很高,对电力的需求也比传统坦克大得多,因此其动力系统采用了混动,这样可以给坦克内外大量的传感器、电子设备等提供充足电力,而且也让内部噪声变得更小,坦克乘员的工作环境更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