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圆满落幕,一场文体商旅展结合的嘉年华
9月7日,在风光秀丽的滴水湖畔,2025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完美收官。
当天,第三赛段的比赛在奉贤新城与南汇新城上演,为自行车观众贡献了一场精彩角逐。
而除了职业车手的激烈竞争之外,本届赛事也在业余赛规模上进行了“扩军”,加上各类消费联动优惠产品的推出,打造了一场文体商旅展结合的嘉年华。

2025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收官。 澎湃新闻记者 赵昀 图
三天比赛,呈现竞速激情
作为上海自主品牌赛事,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在今年迎来了重磅升级。
2025年,赛事升级为国际自盟(UCI)2.2级别赛事,就此成为上海首个跻身UCI亚巡赛的男子公路自行车赛事,也标志着赛事正式迈向国际舞台。
在为期三天的比赛中,来自中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美国、澳大利亚、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爱沙尼亚等10个国家的20支顶尖职业车队共114名车手上演了竞速盛宴。
跨越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南汇五个新城,骑行总里程近300公里,在赛道上展开激烈的比拼,也为所有自行车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骑行争夺
三日比赛全部收官后,意大利思优泰维尼梵蒂尼车队车手杜桑·拉约维奇荣获个人总成绩冠军,同时也收获了冲刺总积分第一名。

第三赛段的比赛在滴水湖畔完赛。 澎湃新闻记者 赵昀 图
而在亚洲车手方面,泰国路佳保险洲际车队车手马拉尔·额尔德尼·巴特蒙赫赢得亚洲个人最佳车手,中国安踏mentech洲际队的中国车手李桢则拿下大中华个人总成绩第一名。
“这是一届非常棒的比赛,对于我们车队来说更是如此,好成绩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拉约维奇告诉记者,“与此同时,这项比赛的组织保障也堪称完美,甚至可以说是最好的。”
他坦言如果明年有机会,他一定还会来到上海参赛。获得第三赛段冠军的李宁之星洲际队车手亚历山大·萨尔比也有同样的想法,“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上海,在这里比赛的体验非常独特,城市也非常漂亮。”
在中国车手李桢看来,这样一场国际比赛对于自己水平的提升大有帮助,“今年环上海迎来了升级,这非常不错,我们作为本土车手,可以向海外选手在很多的比赛细节上得到学习。”

李桢收获大中华个人总成绩第一名。
“中国的公路自行车需要在很多的细节比如训练、饮食等各方面继续细化,以后肯定会逐渐进步。对我们车手而言,有这样的比赛锻炼非常重要,可以去冲击平时训练中达不到的强度。当然,进步也需要慢慢累积,不可能一步登天。”
本届赛事,参赛选手们在精心设计的赛道路线中途经了上海五个新城的众多地标景点,在比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上海城市的发展。对于赛事的设计与组织,众多车手纷纷点赞。
赛事总裁判长彼得·汤姆林森更是直言,“对于一场2.2级赛事来说,本届比赛的组织水平已经完全超越该级别,达到了更高的标准。三天的赛段非常多样,也充分展现了上海的城市风貌。”

赛事的组织水平得到了多方好评。
打造文体商旅展结合的嘉年华
本届赛事的精彩,也不仅局限于赛道之上。
在坚持高标准办赛的同时,赛事也积极融入沪上文旅特色体验,打造了一场文体商旅展结合的嘉年华。
赛事前后,赛事方就为各车队提供了丰富的文旅体验活动。在嘉定,来自澳大利亚STG车队的车手游览了安亭老街;在青浦,车手代表们在夜幕降临后造访了朱家角古镇;在松江,来自爱沙尼亚快客洲际车队的车手们探访了广富林文化公园。
在奉贤,来自澳大利亚凯旋X巴迪瑞洲际队的车手们来到奉贤博物馆,参观了“露华浓深——大唐生活美学展”特别展览;在临港,荷兰宇宙车队的车手们则去到了耀雪冰雪世界,体验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的魅力。

赛道途经了上海五个新城的众多地标景观。
感受到文体商旅展全方位魅力的,还有大众业余车手和市民。今年,和职业赛同期举办的业余赛首次完整覆盖五个新城,并设置了个人计时赛、男子及女子精英赛等多元赛事类型,为骑友提供了更多的自我表现空间。
这些业余赛,让更多爱好者感受到了与顶尖车手同频竞速的火热氛围。与此同时,各个新城也积极策划文旅商体展联动项目,打造业余赛报名+酒店/文旅门票等系列联合产品。
据统计,共有近3000名选手参加了业余赛,其中超半数来自上海以外地区。通过赛事的举办和人群的聚集,激活了区域酒店、景点等文旅地标及商业体的热度,释放了更多的消费活力。

比赛之外,赛事方还组织了丰富的活动。
而在9月6日至7日,临港滴水湖广场还举办了盛大的嘉年华活动,临港·南汇新城发放了30万元惠民消费券,提供更加实惠的周边商户消费体验。
“世界顶级职业车队的加入,对比赛的竞技水平和观赏性都带来了极大的提升,也为中国车手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国际交流舞台,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和顶级车手交流,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中国自行车的整体发展。”在接受采访时,上海久事体育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伟尧表示。
“而我们举办比赛的初衷,一方面是希望有顶级水平的较量,另一方面也希望打造一个全民骑行的嘉年华,所以业余赛的规模有了一个很大的升级,让更多的爱好者参与其中。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办赛模式,吸引更多人投入自行车运动,助力自行车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