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身外之物里的明人清雅

一架古籍,一缕幽香,一窗竹影、一方古砚、一席清茶,这些看似无用的“长物”,构筑起明代文人抵御世俗的精神桃源。

澎湃新闻获悉,“从拙政园到《长物志》——明代文人雅士的美学生活”特展近日在苏州博物馆本馆对外展出。展览以明代文人、书画家文震亨(1585-1645)的生活美学专著《长物志》为主线,通过五个诗意单元,带领观众穿越回五百年前拙政园初建之时,体验晚明文人清雅的生活美学。一批苏州博物馆馆藏重磅文物也同时展出,包括元代王蒙《竹石图》、明代沈周《花鸟册》、文徵明《小楷落花诗卷》等。

现场展出的《长物志》 民国四年(1915年)上海文明书局石印本 苏州博物馆藏  澎湃新闻 图

从拙政园到《长物志》

步入苏博本馆负一层特展厅,扑面而来的是简朴清净的文人气息,时光仿佛倒流至1525年,那一年,是明代嘉靖四年,拙政园初成,苏州文人雅集于此,吟诗作画,赏花品茗。

展览首先揭示了拙政园与《长物志》之间鲜为人知的精神纽带。文震亨出身苏州文化世家,其曾祖父正是参与拙政园设计的书画大家文徵明。1525年拙政园初建时,文徵明应邀为园中三十一景绘制图册,并作《王氏拙政园记》。近百年后,文震亨《长物志》的撰成与拙政园的影响也有着明晰的关系。展览的序厅除呈现文震亨《长物志》书籍外,同时展出的张晋所临的文徵明绘拙政园册。

明代文徵明《三绝图卷》(局部)

“长物”一词典出《世说新语·德行》,本义为多余之物。但在文震亨的世界里,这些“身外之物”却成为文人身份认同与精神寄托的重要载体。《长物志》全书十二卷,涵盖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文震亨在书中不谈门窗居室的普通功用,而是从文人风雅的高度出发,追求艺术化的生活方式。

展览现场

“文震亨撰写此书的初衷是担心吴地人的审美与技艺日渐改变,想通过这部书,为守护这份风雅做一些准备。”据此次展览的内容策划吕健介绍,展览分“序厅入梦·四时花神”、“春·紫藤幽径暗香契格”、“夏·雨打芭蕉事修明志”、“秋·菊绫揭妙观画窥心”、“冬·读牍梅间择器知境”五个单元,通过花卉、焚香、品茗、赏画、择器等多个维度,邀大家循物入境,体悟明代文人雅士的美学生活。

展览现场

一炉香、一壶茶里的明人清雅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春”单元着眼于香事文化,以元龙泉窑绞丝耳三足香炉、明铜香炉等器物,呈现“香霭氤氲契自然”的春日雅趣。

元 龙泉窑绞丝耳三足香炉

展出的元龙泉窑绞丝耳三足香炉通体施青釉,釉色粉青莹涧,开片隐现,尽显龙泉窑宋韵遗风。此炉既为香事雅器,亦见证元代龙泉制瓷技艺传承,是研究元瓷与香文化的珍贵实证。

明 铜香炉

清代竹节形香筒展示现场

清代竹节形香筒以铜质铸成竹节形,精妙仿拟竹雕质感,其工艺格守古人"宁古无时,宁朴无巧”的审美准则,于简约中见匠心。此外,还有明代仿宣德铜香炉以及各种沉香、安息香等。

“夏”单元则展现了茶事美学,以宋小白釉杯、清仿徐友泉紫砂壶等茶器,演绎“雨声茶烟悟清志”的夏日闲情。

宋小白釉杯展示现场

明代文人奉“器为茶之父”,茶具重实用与雅趣。《长物志》载“茶壶以砂者为上”,宜兴紫砂壶因透气性佳、不夺茶香,成为首选;煮水则推崇锡铫;茶盏以汝窑、定窑白瓷为尊,宣德窑尖足盏“质厚难冷,洁白如玉”,可衬茶汤。辅助器具亦有讲究,茶洗分上下层,用以滤渣;茶瓶以银、锡制为佳,茶匙多用竹或象牙,茶寮需精雅。明代茶具体系既承唐宋遗风,又因散茶普及而革新,尽显文人雅趣。

吴门书画鉴赏与器物雅趣

“秋”单元着意于书画鉴赏,以元代王蒙《竹石图》、明代沈周《花鸟图》册、文徵明《五月江深图》等吴门书画,勾勒“菊香萦绕窥画心”的秋日雅韵。

元四家之一王蒙的《竹石图轴》绘丛竹和坡石,竹子枝叶疏淡,坡石皴笔短促而苍劲,疏竹布于左上方,坡石居下,浑厚湿润。而画幅中间大片空白处,楷书题七言绝句四首。

元代王蒙《竹石图》

文徵明《五月江深图》作于67岁时,以高远、深远经营画面,远景奇蜂插天,怪崖顾盼;中景烟云流润,长松落落,斋阁俨然,门前平桥曲涧,一翁拄杖携童而行;近景清波演漾,水石玲珑,乔木荫蔽之下,有水阁一椽,中二人正促膝清话。画法纯用细笔,淡墨干皴,风格上明显受到王蒙的影响。

明 文徵明五月江深图

沈周《花鸟图》册所画花鸟凡十开,分别为花卉九种:红杏、辛夷、芍药蜀葵、百合、秋海棠、雁来红、芙蓉、石榴及水鸭一只。花卉画法主要以没骨设色为主,辅之以水墨,疏密穿插,俯仰顾盼,得清古冶艳之趣。地坡或点缀杂草,或略施点苔而已。于温雅之中寓质朴之趣,减弱了宋代没骨画法刻画精工的特点,更加符合文人超逸的审美趣味。

明 沈周花鸟册(局部)展出现场

明 沈周花鸟册(局部)

“冬”单元则寄心于器物雅趣,以宋龙泉觯瓶、清乾隆炉均釉胆瓶等古器,营造“寒斋清供择器境”的冬日清寂。

展出的宋龙泉觯瓶,通体施蓝釉,釉质莹润若宝石凝光,色泽深沉幽邃,尽显宋瓷对釉色之美的突破探索,底足露胎呈浅褐色,胎质坚致,彰显龙泉窑工艺底蕴。

宋 龙泉觯瓶

宋代陶瓷追慕古意而不守旧,此瓶以蓝釉重塑青铜觯神韵,既承礼器遗风,又开单色釉装饰新篇,是宋瓷“复古求变”理念的典型代表。

宋 青釉刻花瓷瓶

苏式美学的真谛,不在雕梁画栋的繁复,而在“删繁就简三秋树”的哲思;文氏家族的精神脉络,亦非高居云端的艺术神话,而是渗透于四季晨昏的生活信仰。文震亨主张生活情境的创构应 “皆入图画”:一方面要求物件仿照既有图画中的物象设计;另一方面借鉴绘画构图技法,将生活空间当作立体山水画经营,展厅中多处采用框景手法,让观众透过圆形窗格欣赏展品,亲身体验江南文人美学。

展出现场

主办方还在“春”"夏”“秋”“冬”展厅中各设有一道花令,观众可通过门票获取展览透卡与NFC手环,选择四件雅物,结合自己的生辰月份,系统会自动匹配拙政园四时十二花神,并获赠专属定制的花神纪念章一枚。

据悉,因书画类文物保护需要,“从拙政园到长物志”书画展品分两期进行展出,展览1期为7月1日至8月3日,展览2期为8月5日至10月26日。

展出书画目录

展览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