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025

言短意长|“爱康国宾美小护”最忙的一天

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可能也没想到,自己精心组织的一场媒体说明会会让自己和公司再度深陷舆论旋涡。

这一切都源于他自己在会上说的一段话:“大家去医院看个病,你要诊断某个病,你们问问自己大约要花多少钱?当你指望说几百块钱的一个体检,能帮你什么病都查出来,而要查单一疾病要花几千几万块钱的时候,你认为这样的情况存在吗?”

有公关自媒体号称,这是爱康国宾“公关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如果是职业经理人的话,一个公司常用的公关策略就是切割:宣布发言者的言论不代表公司立场,职业经理人不排除当天即自动离职。

但张不一样,他是“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工商登记资料显示,他又是爱康集团大股东,所以除非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有决议,他是无法出局的。一句话,他就是爱康集团的大老板、大boss。

大老板的言论引发舆情,爱康所有部门都得硬着头皮顶上,打一场“不能输的战争”。

所以,网民们就看到了一个公司公关史上的盛况:标有“爱康美小护咨询”、“爱康国宾美小护”名称、头像为爱康logo的账号在几乎所有涉及大老板言论的文章下面留言,试图“纠正”媒体报道的“片面与曲解”。这些账号有的还是加V的账号,之前一直发布的都是爱康相关文宣产品,这次仓促上阵为大老板“辩护”。

“爱康国宾美小护”们,开启了可能是自己职业生涯中最忙的一天,应接不暇,顾此失彼。

这些账号从名称上来看,应该是平时负责爱康国宾业务推广的账号,公司有重大舆情,只有“挺身而出”了。

这些账号发布的内容高度一致,可以说做到了一字不差:各位关心健康的朋友,感谢您对爱康的关注与讨论。张黎刚先生想表达的,是体检≠看病:一般企业的体检预算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体检的使命是“早筛风险”,而非“确诊百病”。若只截取半句,难免产生误解,也辜负大家追求真相的初心。我们正把低剂量CT、AI影像、基因早筛下沉到常规项目,让技术更敏锐。一旦检出重大阳性,立即回访。针对网络流传的“漏诊肾癌晚期”等当事人发布的虚假信息,我们已完整留存证据,将循法律守护企业声誉,也不给谣言空间。边界清晰,误解自消,健康与真相都不该被辜负。

这些“爱康国宾美小护”们发的澄清帖在评论区就成了新的“靶子”,网民们很有兴致地在下面跟帖反驳,核心观点就是“说这么多,你的意思就是几百块钱做的体检没用呗!”双方基本上陷入各执一词的“无效沟通”困境之中。

张黎刚“几百块钱不能指望什么病都查出来”的言论似是而非,能够迎合社会上一些“体检越贵越好”的观点,但却偷换了讨论问题的逻辑:体检者从来没指望“几百块钱能查出来所有的病”,而是想问“你明确告诉我几百块钱能查出什么病呢”?正如一位网友留言所说:“患者说的是肾癌没检出,正常的回复应该是:医院是根据哪些指标判定是肾癌,而爱康体检时只给他测了那些项目,两者间有多少关联。而不是说几百块、几千块不能测百病,看视频那意思就是花钱少体检没毛用,那花钱体检的意义是什么?”这才是爱康国宾没有说出也无法说出的事实。

在爱康方面看来,“媒体说明会”目的在于向媒体并通过媒体向公众“披露”张晓玲律师投诉爱康国宾的“真相”,但没想到因为大老板的一段即兴发言,整个舆论焦点已经发生了“严重偏离”。

所以,目前摆在爱康面前的选择已经不多了。

第一条路,继续打舆论战和法律战,起诉张晓玲律师,起诉“断章取义、歪曲原意”的媒体、自媒体,向律师、媒体和自媒体三条战线同时开战。

这条路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而且爱康是面向普通民众的体检机构,一旦声誉受损,其营收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很多单位都是采取团购的方式购买体检套餐后向员工发放。一旦爱康声誉不佳,不排除单位会放弃爱康体检套餐卡而转买其他品牌的体检套餐卡。市场上同一价位的爱康替代产品还有很多。

第二条路,立即停止打舆论战和法律战,就大老板7·30言论造成的困扰向社会各界诚恳致歉;立即停止起诉癌症晚期患者张晓玲律师,并承诺为张晓玲律师的后续治疗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这条路可能显得有“示弱”的嫌疑,但已经是爱康目前能够选择的不多选择了。

如何抉择策略,是爱康的权利;如何选择体检机构,是社会大众的自由。

(作者陈良飞系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总监、港澳台新闻部总监,高级记者)

设计: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