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025 2026

一种细菌严重超标的水果,吃完超容易蹿稀,夏天狠狠避雷

原创 橙月 丁香医生

夏天,又到了吃水果的黄金季节——西瓜、芒果、蜜瓜……光想想就流口水。

唯一能打败懒人吃水果热情的,不是价格,不是热量,而是——洗水果→削皮→切块→收拾残局的复杂前摇!

是谁因为懒得切水果,最终选择不吃/点奶茶/啃黄瓜的?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商机,超市、路边、冰柜里的果切盒成了救命稻草——不用洗、不用切,打开即吃,简直是懒人福音。

等等!这些「方便」背后,可能藏着比懒得切水果更麻烦的健康风险。

有些果切

可能比你想象的更「脏」

买果切时,大家最大的担心就是:商家会不会节省成本给咱们用坏掉的水果呀?

完全有可能,毕竟咱自己家坏掉的都舍不得扔 

好水果、坏水果,去皮切块后用眼睛很难区分出来,但你的肠胃或许知道……

即使削掉了坏的部分,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很可能已经扩散到水果的其他部位。看起来还好的部分,其实也已经坏了。

有研究对腐烂了一点的毛桃、苹果、葡萄等几种水果进行微生物检测,发现在完好部位中也能检出大肠杆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

尤其是苹果和葡萄,腐烂部位和完好部位大肠杆菌数目差异并不是很大。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原料水果有问题,只是果切的众多风险之一。

如果你或家人吃了果切后容易蹿稀或有点闹肚子,也许并不是肠胃不好的锅,而是买来的果切,可能已经滋生了大量的微生物!

01

操作不规范,细菌开 party

家里切菜切水果,都要讲究个生熟分开,案板、刀具切完及时洗。

但有些店里、小摊上没那么讲究,也不咋方便,能在水桶里涮一下,用抹布擦一擦,已经算有卫生意识了。

你可能会想,水果嘛,能有多脏,再不卫生也不会吃出大蒜味的西瓜。

错,水果可能比你以为的脏多了。

未经清洗、加工的水果,风里来雨里去土里滚,外皮本身就可能带有致病菌。比如哈密瓜易沾染土壤微生物、动物粪便、表皮褶皱多,清洗难度大。

切开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果皮、环境中的细菌可能污染果肉,还会通过手、刀具、抹布等的接触,污染下一个、下下个……

切开的过程,可以说是步步有漏洞:

● 没清洗的果皮上有污渍、致病菌;

● 没戴口罩、手套,直接接触果肉;

● 不知道用了多久的抹布擦水果、刀具;

● 未清洗的刀具砧板上的陈年细菌;

● 飞舞的苍蝇,在视线盲区降落品尝;

……

每一步,都可能有细菌、霉菌住进那盒看着很正常的果切,在高糖和高含水量的水果上开 party!

图片来源:网络

02

冷藏不到位,微生物大繁殖

炎炎夏日,人热的不行,却正是细菌繁衍的好季节。水果糖多水分大,切开后不赶紧放冰箱,室温下一两个小时就会被细菌攻陷了。

咱自己在家吃个切开的西瓜,都有可能闹肚子……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有研究对比了蜜瓜、甜瓜、西瓜、火龙果、芒果、番木瓜、菠萝在 5℃ 和 25℃ 下的微生物繁殖情况,结果显示:

哪怕在 25℃ 这种凉爽的室温下,所有水果中的菌落总数,都会在 1 个小时内呈指数及增长,随后趋于稳定。

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可以在大部分水果中快速生长繁殖。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很多超市、水果店、外卖的果切,用个盒子一装,包装上并不会标注生产日期,压根儿不知道是什么时间制作的,也不知道切开后放了多久,外卖路上有没有保冷,甚至有许多散卖果切直接常温摆放。

坏果制作、加工不规范、冷藏不到位……这样的果切微生物超标风险极高,尤其是夏天。

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研究数据显示,因加工不当、加工人员操作污染等因素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不在少数。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爱吃果切的朋友,回想一下,你的肚子可能曾经想告诉你些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

难道就没有办法拯救懒人想吃水果又怕中招的忐忑心情了吗?

方法也有,果切本身没有错,关键在于一些操作细节。

实在想吃果切

给你几个安全购买小建议

本着对自己肠胃负责的原则,如果碰到这样的果切,劝你谨慎:

● 未规范冷藏的散装果切:例如没有冰箱的路边水果摊、切开半个但没放冰柜的西瓜。

● 操作不规范的现切果切:买前三问:水果洗了吗?刀和手洗了吗?抹布洗了吗?

● 异常低价的促销果切:果切需要人工操作,正常售价应高于未切水果,遇到切了比原果还便宜的,警惕。

实在想吃果切的朋友,可以优先购买这两类,安全性较高:

✅ 在食品工厂切好后包装好,冷藏售卖的即食鲜切水果。

一些大型商超的果切,是由加工厂制作的,对卫生的要求会更严格。

生产即食鲜切果蔬的企业,需要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31654-2021即食鲜切果蔬加工卫生规范》,标签上还会印有生产者/经营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生产日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关键信息。

图片来源:丁香小伙伴实拍

✅ 现切现卖,保证水果品质和过程卫生

比起不知道放了多久,细菌繁殖了多少代的果切,现买现切的原料有保障,微生物数量少。

切后如果不能及时冷藏 2 小时内吃完,冷藏不超过 4 小时。如果是购买预包装的果切,按照包装上标注储存条件保存,并在保质期内食用。

✅ 买小水果,带皮、完整的「果切」

这种其实更像是水果拼盘,例如蓝莓、小番茄、葡萄、龙眼、黄皮等,果皮依然完整,能有效保护果肉,阻挡微生物繁殖。新不新鲜,有没有坏果,也一眼能看出来。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自己切或者让家人帮你切:

果切虽然方便,但如果储存不当或来源不明,可能会让你水果自由变成肠胃受罪。最后给大家总结 3 条原则,吃得放心又健康:

1️⃣ 时间就是安全线:切开后 2 小时内吃,冷藏别超 4 小时;

2️⃣ 选购要透明:认准正规厂家或现切现卖,拒绝三无果切;

3️⃣ 自己切更安心:做好清洁、减少切口、及时冷藏。

你买果切时最在意什么? 是新鲜度、价格,还是卫生条件?来评论区聊聊你的踩坑经验~(如果吃完果切后出现腹泻、腹痛,可能是微生物超标,建议及时就医)

本文合作专家

张译丰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安全硕士

本文审核专家

张海英

国家注册营养师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硕士

参考文献

[1]王晓东.鲜切水果加工工艺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青海农林科技, 2017(4):5.DOI:CNKI:SUN:QHNK.0.2017-04-017.

[2]罗海波,姜丽,余坚勇,等.鲜切果蔬的品质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 2010, 31(3):307-311.DOI:10.7506/spkx1002-6300-201003070.

[3]潘炘,茅林春,阙斐,等.鲜切果品保鲜技术及其生物学原理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 2005, 21(6):4.DOI:10.3321/j.issn:1002-6819.2005.06.038.

[4]闫琳,杨大进,彭子欣,等.我国市售水果中微生物污染状况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30(6):38-42.

[5]梁科,王懿,李斌,等.霉变水果微生物及真菌毒素污染情况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 2021(31):3.

[6]马金晶,李凤琴,黄敏毅,等.鲜切果蔬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 12(7):9.

[7]GB 31652-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即食鲜切果蔬加工卫生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21.

[8]GB 2760—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24.

[9]美国FDA对于食物危险温度区的提示https://www.fsis.usda.gov/food-safety/safe-food-handling-and-preparation/food-safety-basics/leftovers-and-food-safety#_Top

[10]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即食鲜切果蔬消费提示》即食鲜切果蔬消费提示 - 区局动态 -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

策划制作

策划:橙月 | 监制:Feidi

插图:见图注 |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原标题:《一种细菌严重超标的水果,吃完超容易蹿稀!夏天狠狠避雷》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