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件不是特权通行证:五问广西“亮证姐”事件
近日,广西防城港的 " 亮证姐 " 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一起简单的会车纠纷演化成公共舆论事件,背后是大众对特权思想与公权力滥用的担忧。
狭窄道路会车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件,大家互相让让也就过去了。但在防城港 " 亮证姐 " 和何先生会车时,协商无果后,当事女子竟掏出印有 " 行政 "" 执法 " 字样证件,其同行男子随后报出何先生的家庭住址和姓氏。种种行为,都让何先生愤怒。
那本证件,如果真是有法律法规赋权的证件,本应是公正执法、维护社会秩序的象征,岂能沦为威胁普通百姓的工具?
对此事件,何先生向多个部门进行了反映,但最终的结果据何先生表示全部未能受理。他将相关视频发至网络,结果招来当地警察晚上上门,何先生不在家,对方便通过其母亲要求何先生删除视频并向女司机道歉,还表示何先生 "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在公众看来,这明显有 " 官官相护 " 之嫌。
目前,防城港当地警方已发出通报,表示正在开展全面调查。公众期待得到的答案是:
" 亮证姐 " 到底何方神圣,为何能随意调取公民的个人资料,为何能让当地警察为其上门 " 平事 "?
" 亮证姐 " 的此次奔驰出行是 7 月 22 日星期二下午,她是因公出行还是因私出行?
奔驰车是不是 " 亮证姐 " 或其家庭所有,如属其所有,购车资金来源是否合法?
当地警察晚上上门及处置情况是否合法合规?
何先生先前找到投诉的部门是否敷衍塞责?
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任何试图将公权力私有化、特权化的行为,都将面临党纪国法的严肃处理。
撰文 | 记者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