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的开学第一课:航天员来讲课,卫星实验室启用
9月1日,在上海市第八中学的开学第一课上,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的赵传东为师生展开了一堂硬核又生动的航天思政大课。

中国首批航天员赵传东为师生展开了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上海市第八中学”微信公号 图
“航天知识并不高冷,它正越来越成为我们能够直接接触、看得见、了解得到的现实。”赵传东告诉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当天,赵传东与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团市委、黄浦区教育局领导共同为市八中学新建成的“卫星测控创新实验室”揭牌。

中国首批航天员赵传东与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团市委、黄浦区教育局领导共同为市八中学“卫星测控创新实验室”揭牌。“上海市第八中学”微信公号 图
据了解,该实验室配备可实时接收多颗在轨卫星数据的测控天线、信号处理平台以及可视化教学系统,未来将面向高中学生开设卫星轨道设计、遥测遥控、数据应用等跨学科课程。学生“足不出校”即可完成与专业科研院所同等级别的卫星信号捕获、遥测解码、图像处理等任务,真正实现了“让卫星可见、让数据可感、让科技可触、让梦想可追”。
“飞天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奔赴,而是千万人的托举。”在开学第一课上,航天员赵传东以《星空浩瀚 探索无限》为题,分享了自己从空军飞行员到航天员的成长历程,为师生详细介绍了航天员的训练体系以及天宫空间站等航天知识。
赵传东说,如今航天技术已经深入我们生活,距离我们的日常并不遥远。“比如北斗卫星导航工程,每天为我们指路;气象卫星每天为我们提供天气预报。再比如“通导遥”卫星(通信、导航、遥感),如今已成为类似水网、电网一样的国家基础设施工程,渗透到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担任上海市八中学科技副校长李赵辉告诉澎湃科技,除了卫星测控创新实验室,为了能让学校实时接收卫星信号,捕捉所有经过的卫星轨道,学校教学楼顶还安装了一副卫星天线,同时在教室里配置了一套小型地面站。

上海市八中学新建成的“卫星测控创新实验室”当天正式启用。“上海市第八中学”微信公号 图
‘前两天正好遇上台风,我们的卫星捕捉并生成了台风经过的实时云图,与国家卫星气象网站发布的云图几乎一致。”李赵辉说,现在市八中的学生可以实时利用卫星来观测天气,也可以自主选择要搜索、跟踪具体的卫星,了解卫星过境的过程。
李赵辉称,对于如何检测、了解一颗卫星,学生们的兴趣很高,航天教育之后会纳入常规课程,每周开设两节。
据了解,学校除了卫星测控实验室,还设有直升机体验室、航海体验室等。按照学校安排,高一新生要在整个学期或学年内轮流体验所有特色实验室。等到高二,学生对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有了更明确的定位,就能选择自己想要深耕的方向——航空、航天或航海。
2023年8月,上海市青年科技人才协会正式启动“青年科学家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五个一”机制(一次科技前沿讲座、一门科学课程指导、一个科技社团辅导、一组教研团队结对、一次实地参观),推动青年科学家与中小学深度结对。黄浦区作为首批示范区,市八中学是重点示范学校之一。据了解,“青年科学家进校园”活动目前已在黄浦、长宁、虹口、浦东、嘉定、闵行等区累计开展活动百余场,覆盖师生近万人次。下一步,上海市青年科技人才协会将依托市、区两级资源,持续扩大科学家“朋友圈”,完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课程体系,力争到2026年底实现全市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