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026 2025

从农田厂房到金融科创高地,在《浦东新史》中读懂浦东

朵云书院·滴水湖店的窗景中,远眺是鳞次栉比的现代化楼宇,近观是碧波荡漾的滴水湖,传统与现代、自然与都市的交融之美,恰是浦东发展的生动写照。

9月5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在滴水湖畔,读懂浦东——《浦东新史》新书分享会”在朵云书院・滴水湖店举办。作家何建明携新作《浦东新史》亮相。

上世纪90年代的浦东还是一片农田与旧厂房交织的土地,而如今已崛起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与科创高地。《浦东新史》既有宏大的历史视野,也有细腻的人文关怀。书中刻画了一代代建设者从“打地基”到“盖高楼”的奋斗群像,勾勒出城市精神与人文温度的鲜活轮廓。

在分享创作历程时,何建明回忆,为了真实还原浦东的发展轨迹,他先后深入临港新片区、张江科学城、外高桥保税区等地,采访了上百位创业者、企业家、基层干部和普通劳动者。这些藏在时代背后的个体故事,最终汇聚成这部 “有温度的历史”。​

分享会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浦东新史》中,临港新片区被单独列为独立章节,深度记录其战略崛起历程:从全国首个“环湖智慧城市”规划的提出,到特斯拉超级工厂创造的“临港速度”,再到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的智能突破。书中还首次披露了诸多一线决策与建设细节。“临港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制度创新的试验田。” 何建明在书中写道,这里承载的不仅是浦东自身的发展使命,更代表着中国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开放新格局。

作为临港建设的亲历者,原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办公室副主任朱罗江分享,“2019 年临港新片区刚揭牌时,我站在这里规划,眼前还是一片芦苇荡与海水;短短几年过去,人工智能企业、高端制造园区、世界级港口依次落成,这一切都是无数建设者日夜奋战的结果。”

《浦东新史》

在读者互动环节,一位企业读者问及浦东的精神内核以及未来应如何继承这种精神。何建明回应,浦东的精神在于敢闯敢试、开放包容、追求卓越,这种精神需要每一代人去不断诠释和传承。

“愿临港成为智慧与人文交汇的典范。”“希望这里成为全球青年追逐梦想的舞台。”……活动现场,嘉宾与读者提笔,将对临港的祝福与憧憬落于特制的书店明信片上,“写给未来的临港”。这些承载着期待的明信片,将由主办方统一收藏,在未来特定时间公开展示,成为连接当下与未来的 “时空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