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上半年长三角GDP占全国的比例上升,民营经济持续释放活力

7月25日,随着上海市发布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长三角一市三省已分别交出“半年报”,当期沪苏浙皖经济顶压前行,总体延续向新向优向好的稳定发展态势,GDP合计量约占全国同期的24.8%,比例较去年提升0.2个百分点。

上半年,从国家到地方加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供给,优化稳定、公平、可预期的发展环境,长三角四地民营经济在工业、出口、服务业等方面持续释放活力,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内生动能。

上海是中国首个“5万亿元GDP之城”,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22.15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与一季度持平。

分产业看,上海当期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4%,优势行业支撑有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6%,金融业增加值增长8.8%,合计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六成。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1个百分点,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增长9.1%。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2%,增速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在长三角四省市中居第一位。

江苏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6967.8亿元,增长5.7%,2543.8亿元的增量居各省份第一。5月以来,被称为“苏超”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火爆出圈,省内各地依托赛事持续引流,推进文旅体商融合。据统计,“苏超”开赛的5月份,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7%,1-5月累计同比增长9.5%,带动艺术表演场馆、博物馆、休闲观光等服务消费场景多元拓展,赛事和演艺经济效应充分释放。

江苏各市通过推出吃住行娱购优惠措施,在商圈、夜市等设立“第二现场”,串联各要素、业态,将“苏超”的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南通发布” 图

浙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04亿元,增长5.8%。有效投资规模扩大,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则增长11.4%。同期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79亿元,5.3%的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

安徽上半年的经济总量为25723亿元,增长5.6%。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高于全国同期水平2.0个百分点,增速连续18个月保持在8%以上;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6%,连续4个月保持超过20%的增速。

今年4月底,《民营经济促进法》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于5月20日起施行,将“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写入法律,明确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

4月,上海召开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完善投融资支持政策、着力解决拖欠账款问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支持民企创新开放发展、加强发展服务保障6个方面提出26项措施,让企业可感可及,进一步提振社会预期。

上半年,上海民营经济增势良好。其中,规上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8.8%,增速高于规上工业总产值3.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增长23.6%,增速高于全市进出口总额21.2个百分点;1-5月,规上民营企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3%,增速高于全市规上服务业营收2.6个百分点。

2025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首次打造民营经济专区,集结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图

江苏是工业强省,去年二产增加值占GDP的43%,比例在经济大省中最高。上半年,民营企业筑牢江苏工业发展基本盘,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7%,增速高于全部规上工业1.3个百分点,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3%。从市场主体看,该省7.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民企占85.3%,比重较去年提升0.8个百分点,九成以上的新增达规企业为民企。从效益看,1-5月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9.3%,增速高于全部规上工业8.7个百分点,对全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达77.2%。

同期,安徽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7.9%,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1.9%,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浙江民营经济增加值在经济总量中“三分天下有其二”。今年以来,该省新设企业和个体户82.6万户,至6月末在册经营主体1126万户,其中民企、个体工商户占96.8%。上半年,规上工业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8.0%,增速高于规上工业0.4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2.24万亿元,增长8.1%,快于全省外贸进出口增幅1.5个百分点。1-5月,规上服务业民企的营业收入增长9.4%,对全部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的贡献率达七成。

今年,上海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江苏为5%以上,浙江在5.5%左右,安徽为5.5%以上,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