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生翁沈定庵展览:艺术隐者的师生情缘与传奇
“三百年来一枝笔,青藤今日有传灯”——这是上世纪20年代词人王恕常对徐生翁先生的评价,徐生翁(1875-1964)一生低调狷介,后来受到尊崇,与其学生沈定庵的推广不无关系。
浙江美术馆近日对外开放“百年定庵——纪念沈定庵诞辰100周年作品展”与“神渊写时雨——沈定庵珍藏徐生翁作品展”,后一展览展出徐生翁先生的书画及文献珍品五十余件,见证了徐生翁沈定庵的师生情缘与传奇。
黄宾虹论徐生翁画曾说:“以书法入画,其晚年所作画,萧疏淡远,虽寥寥几笔,而气韵生动,乃八大山人、徐青藤一派风格。”
徐生翁(1875-1964)原籍浙江淳安,长居绍兴,被誉为近现代艺术隐者与奇才。因其父寄养外祖家,故署李徐、李生翁,字安伯。晚年复姓徐。因好书画,靠自己钻研,勤勉终日,三十岁以书画名世。民国时期即得评介:“大江南北,佥称先生所作古木、幽花,自成馨逸,金石书画,横绝千秋。”1950年代后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2020年,绍兴博物馆曾举办“返朴归真——徐生翁书画精品展”,影响较大。

徐生翁(1875-1964)
徐生翁成名后书法不宗一家,不断变化,雄奇险绝,气势夺人,他冀望冶百家于一炉开创自己书风和画风,此次展出的不少对联即是其代表作。

徐生翁书法

徐生翁书法
徐生翁晚年的绘画则以逆笔入纸,线条短而似涩别有趣味;用色仅为点缀,笔少而意足,恰与其古拙书风一致。沈红茶曾说:“其作画笔笔顿挫,笔笔转折,是稚子执笔,不为画而画者也。”

徐生翁画作

徐生翁墨荷
知名篆刻家石开曾说:“徐生翁的被认可,几乎是一段传奇。这老者够执着,也够自信。他的学生也够肝胆,但这些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他的作品够独特又够深刻。”
这句话所说的“他的学生也够肝胆”,主要即指沈定庵。徐生翁的被广为人知,即以沈定庵撰文在《中国书法》1987年第3期专题介绍徐生翁书法篆刻为开端。

沈定庵(1927-2023)
沈定庵(1927-2023)浙江绍兴人。早年师从冯凌云、林众可、荆冬青,私淑田寄樵诸先生。曾在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文物管理委员会等单位工作,2021年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书法家”荣誉称号。撰有《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及其思想》等论文,主编《20世纪书法经典·徐生翁》卷、《伊秉绶书光孝寺虞仲翔祠碑》等,著有《沈定庵书法集》等。
此次展出的徐生翁作品均由沈定庵毕生珍藏,包括楹联、画作及手札等,其中多件文献为首次公开展出。
沈定庵与徐生翁的相遇极有缘分。
“我六岁习字,家父作班禅额尔德尼九世活佛造像,命我题字,并悬诸室中。一日,越中大书画家徐生翁先生过访,见造像题字注视良久,后问我父亲题字为何人所书?答曰:‘小犬所涂。’先生喜悦赞许,说此儿之字出诸自然,具天真稚朴之气,嘱我父善加诱导,以求进步。”这是沈定庵晚年回忆与徐生翁相遇时的开篇之句。
1927年,6岁的沈定庵习字时偶得徐生翁嘉许,这一场景在沈定庵心中埋下艺术火种,但直到1956年,经三位绍兴名士引荐,30岁的沈定庵才以“程门立雪”之诚,成为徐生翁入室弟子。
拜师后,沈定庵恪守师道,终身践行“学艺更师人品”的教诲。他珍藏徐生翁早年赠予的《归园田居》诗作及红梅图,并力推恩师艺术成就:1988年于杭州首办徐生翁遗作展;晚年主编《二十世纪书法经典·徐生翁卷》,撰写纪念文章30余篇。每日清晨4点,沈定庵必在书房徐生翁像前焚香鞠躬,数十年如一日,直至94岁高龄离世前仍坚守此礼。

徐生翁题石
师徒情谊的象征凝聚于一方天台山石碑。1956年,沈定庵婉拒题写“智者大师说法处”之邀,力荐81岁的徐生翁执笔。此碑历经风雨留存至今,2014年沈定庵重访故地时曾抚碑追忆,泪落衣襟。2021年,沈定庵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书法家”时坦言:“不要介绍我,介绍我的老师徐生翁吧”——半师半父之恩,终其一生未敢忘。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14日。
(本文图片部分据浙江美术馆、兰亭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