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第三十届上海电视节评出白玉兰奖,真实自有千钧之力
捧起奖杯,演员宋佳动情地说:“人间烟火是最大的流量,真善美永远是最有力的表达。”6月27日晚,她凭借在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中对“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的演绎,再度摘得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奖。
此前,该剧主创团队多次深入张桂梅创办的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实地采风,一遍遍修改剧本,确保每个细节真实可感。宋佳为贴近角色,与张桂梅同吃同住。正如评委会给宋佳的评语:“真诚地完成了从演员到角色的跨越,为观众塑造了张桂梅大爱坚强的感人形象。”
原型人物身上蕴藏的理想信念,是《山花烂漫时》打动人心的情感根源。本届白玉兰奖再次证明:真实自有千钧之力。
获奖作品凸显现实质感,关注时代变迁
6月27日晚,第三十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绽放”颁奖典礼举行,白玉兰奖各奖项揭晓。靳东、宋佳分获最佳男女主角,费振翔凭借《山花烂漫时》获最佳导演,《我的阿勒泰》获最佳中国电视剧奖,《西北岁月》《我是刑警》获评委会大奖。
奖项评选竞争激烈。《我是刑警》《小巷人家》《玫瑰的故事》均获7项提名;《我的阿勒泰》《山花烂漫时》以6项提名紧随其后。本届白玉兰奖电视剧单元评委会主席陈宝国认为,“通过今年的入围作品,能够感受到新一代各个岗位上的创作者,在传承以往创作风格的前提下,有很大突破。”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西北岁月》由董亚春执导,龙平平、夏蒙编剧,全景式呈现波澜壮阔的西北革命史。《山花烂漫时》根据张桂梅事迹改编,主创团队历时数年创作,拍摄时特地选址华坪女高隔壁的中学,力求尽可能还原真实面貌。
《我的阿勒泰》中,有原著作者李娟从人生经历中凝练的文字,有荧屏里牧民们面对生活的旷达与阳光。导演兼编剧滕丛丛说:“那些人生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变成创作的养分。”该剧同时夺得国际传播奖,彰显“读一本书、追一部剧、去一个好地方”的影视文旅融合趋势。
真正的好剧,永远在关注时代变迁、书写万家灯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本届白玉兰奖电视剧单元评委尹鸿说:“敬畏观众需求,保持与时代的互联互通,让作品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
在尹鸿看来,现实主义不仅仅是题材的选择,更是在“表达现实的时候更多接触到社会的真实,而不是悬浮的、表层的。不仅表现事实如此的生活,也敢于挖掘真善美,挖掘人性的力量,表现应该如此的愿望”。他认为,本届白玉兰奖获奖作品,现实质感普遍增强,“努力追求最真实的社会状态。”
无论长短剧,好故事和好立意是优质剧集的关键
创办于1986年的上海电视节,今年迎来“三十而立”。第二届上海电视节于1988年举办,并首次进行了白玉兰奖评选,由国际评委进行评奖,由巴金担任评委会名誉主席。
白玉兰奖秉持的严格标准与专业艺术追求,从创办伊始便一以贯之。
《媳妇的美好时代》编剧、作家王丽萍长期关注白玉兰奖,她这样评价获奖剧集,“《我的阿勒泰》娓娓道来,以情感见长,让观众感同身受,纷纷去‘寻找我心中的阿勒泰’,这是一种深情的表达和美好的情感。《山花烂漫时》《小巷人家》都是从真实人物中来,从真实生活中来。”
时代总有浪潮冲刷,行业总有信念坚守。在短剧、微短剧创作如火如荼的当下,陈宝国等本届白玉兰奖评委坚信,优秀的电视长剧“在塑造人物性格的复杂度、铺陈故事情节的宽容度、作品主题的挖掘深度上,有着永远不可替代的优势”。
“短剧填补了以往被忽略的应用空间和场景,但这是补充,不可能取代。在充分满足后,短剧、长剧会各归其位,各自有应用场景和审美功能。未来真正的竞争,永远是优劣之争。”尹鸿认为。
王丽萍表示,剧集长短、表现形式在不断变化革新,但好故事与好立意始终是不变的重心,关键在于创作出有价值的艺术作品给观众。陈宝国说:“电视剧要保持旺盛蓬勃的生命力,继续往前走,就是靠剧作。”
“时代感是当下创作的第一要务。”本届白玉兰奖电视剧单元评委、编剧高璇认为,影视作品只有与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情感体验形成共鸣,才能真正触动人心,让观众产生共情。“不论写什么,都要聚焦受众最关心的话题,最重要的就是掌握与观众的情感联结。”高璇说。
“白玉兰”绽放之夜,有个环节感动了荧屏内外的观众。屏幕上,上海电视节30届的历程流转于光影间,一部部优秀的电视剧集,伴随观众走过一年又一年,与“白玉兰”一道芬芳。《小巷人家》制片人侯鸿亮说:“‘白玉兰’于我们不仅是奖项,更是行业的专业标准和艺术追求。我的30年,用光影记录时代洪流中的微小浪花,希望这朵白玉兰永远盛开在观众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