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025

世界500强排名第334位!新寿险模式破局长寿时代

7月29日,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泰康保险集团以454.56亿美元营收,跃升至334位,创下其上榜以来的最佳名次。

对泰康而言,这一成绩不仅意味着体量,亦标注着增长质量——在全球保险业普遍承压的年份中,泰康仍能交出逆势上扬的曲线。

财富世界500强这份最被全球资本市场认可的成绩单,给出的并非简单的“名次奖励”,而是一种来自外部的穿透式验证:当寿险公司能够同时解决“钱怎么筹、服务怎么给、资金怎么投”这三大命题时,稳定增长就具备了长期且可复制的内生逻辑。

泰康的实践证明——在长寿时代与财富管理时代交汇的当下,寿险不再只是“赔付”,而是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的“资产负债管理”。而把这一逻辑落到“支付+服务+投资”模型上,或许正是中国寿险业打开第二增长曲线、迈向价值经营的关键钥匙。

从“保单”到“养老生活”的商业模式革命

传统寿险业长期依赖“负债端+投资端”的二维结构,负债端通过保费筹集资金,投资端通过资本市场获取收益。然而,这一模式在长寿时代下面临三重挑战。

随着中国加速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传统寿险单纯聚焦风险保障与理财的 “负债端 + 投资端” 二维结构,已难以契合民众复杂多元的养老需求。客户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保险赔付或资金增值,对 “健康 + 财富 + 养老” 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的呼声日益高涨。

与此同时,产品同质化引发的价格战、销售队伍与经营模式的趋同性,使得行业发展遭遇瓶颈,增量市场枯竭,亟须突破创新。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利率持续走低的大背景下,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逐年承压,传统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的投资模式难以维持高回报,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加剧,利差损风险凸显。

从需求角度看,老龄化加速催生医养服务刚性需求,但传统保险仅提供资金补偿,无法解决“有钱无服务”的痛点。

美国寿险业的教训更为深刻。因忽视医疗养老需求,其市场份额被健康险公司和资产管理机构蚕食,市值占比从1985年的40%骤降至2020年的9%。

在此严峻形势下,泰康 “支付+服务+投资” 新寿险模式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与适应能力,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2012年,“幸福有约”面世,衔接了虚拟保险和实体服务,以“年金险+养老社区确认函”的模式,一站式统筹养老资金与资源,成为泰康方案的落地载体。

彼时,国内养老地产处于起步阶段,公众对“保险筹资+实体服务”的可行性存疑。部分消费者认为养老社区仅是“地产噱头”,担心保险资金投入养老地产的回报周期长、风险高。

但燕园以及后续在全国多地落成的泰康之家用事实消解了外界的质疑。

2018 年,“幸福有约” 全面升级为泰康高客专属品牌,从单纯的 “保险 + 社区” 模式,延伸出 “活力养老、高端医疗、卓越理财、生命关怀” 四位一体的整体发展战略与品牌理念。

随后历经多次升级,“幸福有约”已横向覆盖个人、家庭、家族、活力、护理等多维度需求,纵向适配不同层次城市个性化需求。2024 年,“长寿有约 + 健康有约” 双有约双方案发布,开启泰康医养大闭环时代。

在服务端,泰康全力构建起庞大且完善的 “泰康之家+ 康复医院 + 五大医学中心” 实体网络,目前已覆盖全国 36 座城市 44 个项目,服务1.8万居民。

投资端上,泰康充分发挥超 4.2 万亿元保险资金的优势,以 “重资产、长周期、抗通胀” 的投资策略,将资金投入医养地产领域,用耐心资本匹配医养产业的长周期回报特点。这种投资模式在低利率环境下展现出强大韧性,有效缓解了险资投资难的困境,也为企业资金运作提供了稳定的收益来源。

泰康的新寿险模式不仅为泰康自身发展注入信心,更为行业在低利率环境下的投资运营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推动金融养老行业朝着更稳健、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

医养融合与“养联体”的普惠实践

“在医院不能养老,在养老院不能看病”,一直是传统养老面临的困局。

随着长寿时代来临,高龄长者往往“人人带病长期生存”,对高品质医疗保障的需求极为旺盛。然而过去养老和医疗服务各自分离,导致老人不是在医院缺乏生活照料,就是在养老机构得不到及时医疗。

针对这一难题,泰康之家自成立之初便创新实践医养融合模式——“一个社区,一家医院”,在每座养老社区标准化配套一所康复医院,重点配置老年医学、康复医学和健康管理等科室,为长者提供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

同时,在独立生活区设立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医务室,实现“小病不出社区”,把医疗服务融入日常养老生活场景。 

经过十年探索,泰康已建立起从社区医务室、社区康复医院,到泰康综合医院、生态合作医院的“四级医养融合服务体系”,聚焦老人全生命周期各个关键环节,为入住长者提供一站式、连续性的医疗照护,有效解决了养老服务碎片化难题。

作为名副其实的“长寿之家”,泰康养老社区居民的平均年龄已超过83岁,其中超过70%的长者患有高血压,三分之一确诊有糖尿病或关节炎,超过36%的长者身患两种及以上慢性病。

对此,泰康持续升级医养融合服务,不断完善预防、治疗、康复、慢病管理的闭环。通过十年健康数据跟踪,发现泰康居民“三高”指标达标率相比入住前平均提升了10%以上,心血管等高风险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低于社会同龄人平均水平。

在完善医疗保障的同时,泰康之家还倡导“主动健康”管理,引入运动康复(TKVC)体系,聚焦缓解疼痛、防止跌倒、慢病调控和功能增强四大目标,帮助长者由被动治疗转向主动健康管理。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TKVC已为长者提供服务超过500万人次;长者入住泰康社区后,跌倒发生率较入住前下降约40%,平均肌肉量增加0.9公斤,下肢功能显著提升。医养融合的新模式,让高龄长者在泰康社区既能享受专业医疗护理,又能保持有尊严、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十年磨一剑,泰康以大型连锁CCRC为基础,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高品质服务流程与标准。

在此基础上,泰康开始谋划下一个十年的战略新方向——“城市医养联体”。这一模式旨在依托大规模旗舰养老社区及配套医疗资源,延伸养老服务触角至社区和居家场景,构建由“旗舰CCRC养老社区-城市核心小型机构-社区+居家服务”三位一体组成的城市养老服务网络。

这一模式响应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贯通协调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的号召,通过发挥机构养老的人才和专业优势,反哺社区和居家养老的短板,满足更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目前,泰康已经在北京、上海、成都、青岛等城市展开有益探索。例如在北京,泰康布局了“1园2府2中心”的养老服务组合:包括大型养老社区泰康之家·燕园,城市核心机构泰康之家·和平府和泰康之家·北清府,以及东城区和平里街道和海淀区西北旺镇的两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初步构建起多层次养老体系。

泰康保险集团管委会成员,泰康之家首席执行官邱建伟表示,泰康之家将全力推进城市养联体模式,提升高品质养老服务的可及性,让更多家庭受益。

HWP:长寿时代坚定的执行者

“幸福有约”与“泰康之家”象征着对生活品质、健康管理和资产增值一体化服务的更高期待。这意味着,在泰康新寿险商业模式下,泰康的核心客群已从购买单一保障的传统投保人,升级为追求全生命周期健康与财富解决方案的家庭。

产品形态与客户画像的同步跃迁,也倒逼代理人从“卖保单”走向“做规划”:只有既懂保险精算、又懂资产配置、更懂医疗康养的复合型人才,才能真正兑现这一模式的价值。

基于此,健康财富规划师(HWP)应运而生,成为泰康“支付+服务+投资”飞轮落地的关键执行者。

HWP定位于客户的“保险顾问+全科医生+理财专家”, 他们不但为中高净值人群提供专业养老、健康和财富管理等广域服务,还秉持长期主义,可以全面服务客户或家庭乃至家族的全生命周期、全财富周期。

诞生六年以来,HWP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加盟,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2万人成为HWP。其中,超半数人才来自保险、金融、地产、教育、医疗五大行业,约17%的人才拥有国内双一流大学及海外名校教育背景。

2024年,HWP和东方甄选、潘家园、聚宝源等知名品牌一齐入选“2024 年度北京知名商标品牌”。

依托“幸福有约”品牌及四位一体产品体系赋能,依托大健康生态和超体营销效率驱动,依托HWP基本法实现以独特职业纲领确保利益,HWP打破了困扰行业已久的代理人流失怪圈。

能在行业迷茫之时走出这样漂亮的增长曲线,泰康的战略定力是发展的定海神针。HWP不仅是新寿险时代的弄潮儿,也是保险业未来发展之路。他们是“长寿时代 泰康方案”的坚定践行者,更是金融行业的顶级职业标杆。

结语

长寿时代,银发浪潮既是挑战,更孕育着新的经济动能。在养老产业这样的长周期领域,金融创新至关重要。

陈东升首创的新寿险模式通过支付端筹资、服务端交付、投资端增值的螺旋式循环,既解决了客户“养老资金不足、优质服务稀缺”的痛点,也实现了企业从“风险承担者”到“生态构建者”的质变。

泰康保险集团以连续8年入围财富世界500强的稳健业绩证明:洞察时代需求,重构产业逻辑,才是穿越经济周期的终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