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会长”“深夜换届”“带病入会”,部分行业协会换届乱象调查
各类行业协会是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连接个体与组织、沟通政府与市场、促进社会发展与治理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多重角色。
按期换届是保证行业协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机制。但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调查发现,部分行业协会在换届过程中存在一些乱象。有的协会负责人被质疑,在退任后仍通过“永久会长”等名誉职位变相把持协会;有的协会在换届期间内部出现纷争,导致不能按期换届;有的协会换届候选人资质审核不严,出现“带病入会”等问题,影响其正常发挥作用。
“永远会长”“深夜换届”荒诞不经
依据相关规定,行业协会负责人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其理事会任期一般为3至5年,届满前须完成换届。如遇特殊情况需延期换届的,应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且最长不得超过1年。此类制度设计旨在防控治理风险,但据记者调查,一些协会存在负责人超期任职、延期换届等乱象。
今年5月,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举行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监事会,刚退任的第六届主席张某某获选终身荣誉职务。该协会对外公布的信息显示,张某某已连任第四、五、六届主席,按照行业协会负责人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规定,张某某此前已违规超期任职。
记者注意到,设立类似“永远会长”等名誉职位的做法,在近年来的全国性和地方性社会组织中均有出现。有业内人士公开发文抨击,设置“永远”名誉职位,是有些人把协会当成了“家协会”,做法荒诞不经。记者就相关争议联系张某某本人,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海南省篮球协会一位会员说,据其观察,该协会负责人“超期服役”的现象长期存在,比如,该协会前主席自2015年9月海南省篮协成立时即担任首任会长,2023年曾因未按章程选举被宣布连任决议无效,原拟连任的会长职务归属自此悬置。截至目前,该协会未再公开组织选举。
还有一些协会因内部纷争上演“深夜换届”。河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自2023年10月启动换届工作,连续举办两次换届大会,至今换届未能成功。河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第七届换届选举大会原定于2024年1月29日上午9时举行,却在前一天临时通知,改期在当晚10点召开,大会开到次日凌晨1点。
为何上演“深夜换届”的闹剧,协会内部有不同的解读。河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市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陈亚辉认为,深夜换届是为了排除郑州代表团;河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相关负责人却说:“陈亚辉提出想成为下一届协会法人代表或是主席、秘书长,但其要求未得到满足。协会提前得知他准备带领多名会员冲击会场,才临时将换届选举时间改到前一天晚上。”
2024年3月中旬,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指出,该协会第七届换届工作因时间和部分程序不符合章程相关规定,2024年1月28日的第七届换届选举结果无效,责成恢复第六届主席团职能,重启换届工作。目前,该协会在河南省委社会工作部和文旅厅、民政厅指导下,正在成立临时党支部推进换届工作。
记者就该协会延期换届、内部纷争等问题采访协会主席、前秘书长等人,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资质审查不严易出现“带病入会”。今年3月21日,海南省足球协会原主席吕建海被通报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记者调查了解到,在海南省足协换届阶段,吕建海当选主席时未公示资格审查流程,暴露出候选人资质审查不严、日常监督机制流于形式等问题。
内控机制与外部监管失灵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协会换届乱象背后,多是协会负责人在争夺协会控制权,此类问题暴露出内控机制和外部监管的失灵。
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法律顾问耿碧君认为,利益驱动是协会换届乱象的深层原因,换届乱象较为突出的行业协会,多数市场化程度较高、经济利益关联紧密。例如在一些商业性行业协会中,由于涉及行业资源分配、商业合作机会等因素,部分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可能会在换届过程中通过不正当手段干预选举,试图推选有利于企业的人员进入协会领导班子。
比如,有多名内部人士反映,2016年以来,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通过举办培训发放证书,获利颇丰。近年来,有多人联名举报,称其相关负责人涉嫌将违规收入存入私人账户。2021年9月,该协会就因违规培训收费、发证等行为,被列入国务院大督查事项,民政部还对该协会作出停止活动3个月的行政处罚,责令其撤销违规设立的分支机构。自行政处罚决定生效之日起,民政部将该会列入社会组织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分析换届乱象背后成因,北京知诚社会组织众扶发展促进会秘书长任宏艳认为,是问责机制疲软与自治意愿匮乏。现有制度虽有要求提前申请延期,但社团还是有“久拖不换”的现象,登记机关对此仅作年检基本合格或不合格处罚,无强制解散条款,变相纵容了协会乱象滋生,使社团丧失自我革新的动力。
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延斌认为,从全国范围来看,部分协会存在内部民主决策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这在换届工作中表现为换届方案制定、候选人推选等环节缺乏广泛的民主参与,难以充分体现全体会员的意愿。
任宏艳表示,协会负责人候选人的资格审查同样存在漏洞:一些领导干部兼职未严格执行“先审批、后参选”程序,部分退(离)休干部未满三年“冷却期”即通过社团任职变相延续职权,部分协会负责人年龄超过70周岁上限,甚至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或存在刑事犯罪记录者仍被提名参选。
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服务
行业协会关键岗位超期未换届,易埋下违法违规问题隐患。受访业内人士认为,针对行业协会换届中出现的乱象,亟需通过系统性改革,实现从“形式合规”到“实质规范”的跃升。
一方面,加强党建引领行业自律。耿碧君建议,创新“党会融合”机制,将党建工作深度嵌入行业协会商会发展脉络,行业协会应在章程中明确党建要求,推动党的领导全面融入组织架构与运营流程。通过设立专门自律机构,实施信用评价、惩戒监督等措施,对违规行为采取警告、通报等手段,确保换届工作在正确政治方向上平稳推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生态。
另一方面,建立穿透式任职监管体系。针对候选人审核虚化问题,任宏艳建议建立“资格联审”机制,其核心是建立负责人任职负面清单:包括年龄超70周岁、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五年内受刑事处罚或党纪重处分、未完成离任审计的离任干部、兼任法定代表人的聘任制秘书长等。民政等监管部门应进一步细化换届流程,明确各环节执行标准,消除规则模糊地带,为换届工作提供全流程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