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3.78秒完成五个动作,带你走近“中国排面”的背后
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礼炮鸣放队、国旗护卫队等仪仗官兵作为国家级仪仗司礼部队,彰显着大国威仪。与此同时,全程接受党和人民检阅的,还有新中国阅兵史上规模最大的联合军乐团,它们一起组成了“中国排面”。
这样的“大国排面”是怎么炼成的?
礼炮兵
最美单膝跪地如何炼成?
9月3日9时,56门礼炮鸣放80响,拉开了纪念活动的序幕。56门礼炮,寓意56个民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80响,寓意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至今已走过80年历程。
礼炮鸣放彰显着国家威仪,要保证56门礼炮操作分毫不差,每个细节必须精益求精。

礼炮鸣放队方队长 李金柱:礼炮的核心是受阅技能和气魄、胆量,我们既要求每名队员练就像庖丁解牛和卖油翁的受阅技能,又要练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魄、胆量。
除了要保证动作的整齐划一,气场十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礼炮兵,适应震耳欲聋的礼炮声是一项重要挑战。

礼炮鸣放队方队长 李金柱:礼炮弹爆炸时,距炮手队员仅有40公分,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会产生心理惊吓,影响动作质量。
记者:怎么来帮助战士们提高心理的适应性呢?
礼炮鸣放队方队长 李金柱:一是日常加强心理辅导,二是进行实弹训练,让所有队员多经历这种训练场合,来提升心理素质。
礼炮兵就炮的姿势是单膝跪地,也被称之是最美单膝跪地,这个动作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礼炮鸣放队总教练 徐富捷:首先,就炮之后,腰杆以上保持军姿不变,腰杆以下形成两直一平行,即小腿与地面平行,大腿与地面垂直,脚背贴于地面。脚背贴于地面更有利于炮手跪炮姿势之后的稳定性。
礼炮由3名炮手操作,3个动作的快慢决定着响声是否在同一点上。要顺利完成全套动作,需要3名炮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实现“人炮合一”的最佳效果。

礼炮鸣放队总教练 徐富捷:3.78秒需要完成五个动作,包括三炮手取弹、递弹,二炮手接弹、装填,一炮手开闩。

礼炮鸣放队队员 张文硕:我爷爷是一名高炮兵,我父亲是一名原第二炮兵的战士,我是一名礼炮兵。我要让接力棒在我手里传承,且传承得更好。
国旗护卫队
无伴奏走出“中国排面”
鸣响礼炮,意味着纪念活动的正式开篇。伴随礼炮声出场的国旗护卫队是唯一一支没有音乐伴奏、只能自己踩鼓点的队伍。他们要经过两次队形变换、四次步伐变换,在规定时间内,从人民英雄纪念碑走到天安门广场旗杆下。

国旗护卫队方队长 张震:在步伐变换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考虑是鸣放到第几礼炮响,又要考虑我们是走到第多少步的时候,吻合度必须要高,而且必须达到一致。
出场即震撼,亮相即精彩,我们眼中的帅,其实是有具体标准的。

除了站立持枪的军姿,如何踢正步,也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正步步幅必须精确到75厘米,误差不能超过1厘米。只有分毫不差,才能达到“横看一条线,竖看一个人”。

这次上场的国旗护卫队的200多名队员中,绝大部分都是00后,也有一小部分是90后,只有一位是80后的老队员,就是中间的陆军分队长刘永久,他是1989年的,同时他也是场上的指挥员,口令就是由他来下达的。

国旗护卫队陆军分队长 刘永久:一是要听炮声,在炮声次数中;二要在规定步数中。所以我要在做好自己动作的同时数好步数,精力要特别集中,不能有一丝一毫分心和走神,通过平时训练才能达到这种肌肉记忆。

这支方队中一共有3名分队长,他们手持指挥刀,行军刀礼,拔刀、立刀、托刀、举刀,每一下都精准无误。就连刀鞘的角度都是一致的。除此之外,整个方阵的步伐都由他们来带领。

方队里走在最前方的升旗手,需要擎着高3.81米,重达30斤的国旗杆稳步向前。为了保证旗杆的稳定,训练中他们经常在旗杆上绑上背包带,互相拉扯来模拟刮风带来的不稳定性。
挂旗杆,是要分毫不差地将30斤的旗杆挂入副杆顶部的卡槽里;展旗,则是要把国旗展出一个完美的扇形。

国旗护卫队升旗手 张威:每天练习展旗动作有四五百次,任何天气情况,都要把国旗展出一个完美的扇形。
1998年出生的张威,因为高三时一次偶然机会参观了国旗护卫队,从此在心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2018年张威如愿入伍成为仪仗兵,2019年被选拔到国旗护卫队,2022年天安门广场上,张威第一次成为升旗手。今年也是他第一次参与重大阅兵活动,十年圆梦的背后,是风雨无阻,千锤百炼。
联合军乐团
奏响“千人合一”
九三阅兵,彰显着伟大抗战精神的接续传承,当红色旋律在天安门广场响起,人们穿越烽火硝烟的抗战岁月,感悟兴亡有责的爱国情怀。
有一种音乐大气磅礴、庄严恢宏,一听就充满了神圣的仪式感,在重大庆典阅兵仪式的现场,都少不了它。没错,这就是中国军乐。

阅兵当天由1300余名官兵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最早入场,也最晚离场,全程站立演奏。阅兵现场隆重的气氛要靠他们来烘托,整齐划一的分列式也需要他们来控制节奏。

联合军乐团团长 黄艳辉:我们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第18次组建联合军乐团。这次九三阅兵,我们突出纪念大会隆重、庄严的氛围,在队形编排上,我们编排了14个排面,主要寓意14年的抗日战争。联合军乐团是执行国家重大典礼的乐团,我们必须做到既好听又好看。

此次阅兵,联合军乐团第一排面的20名女鼓手成为全场焦点之一,这是继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后,女子军鼓队再次亮相。作为联合军乐团的“门面担当”,她们用铿锵的鼓点、飒爽的英姿向世界展示中国军人的风采。

联合军乐团小军鼓演奏员 牛青青:能够站在第一排接受检阅是我们的荣幸。为了确保完美呈现,我们每天都要练习上千次击鼓,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为了达到世界震撼、全国振奋的视听效果,联合军乐团在乐曲创作上,坚持仪式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精心编配《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具有代表性的抗战经典曲目,采用联奏形式回顾14年的浴血奋战,营造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浓厚氛围。
根据本次阅兵受阅群队设置,专门创作了多首新曲目,烘托新时代人民军队阔步前进的崭新风貌。

联合军乐团单簧管演奏员 周磊:这次阅兵曲目设计匹配度很高,当《钢铁洪流进行曲》雄壮的音乐响起,战旗方队的红旗猎猎而来时,我的眼眶一下湿润了,内心无比激动。每一面战旗的背后都是无数个战斗英雄,那一刻历史与现实有了互动,我仿佛能感受到英烈们看到祖国一片繁荣昌盛欣慰的眼神。我们演奏的乐曲也像是许下了强军有我、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铁心向党、铁肩担责、铁骨钢铮、铁血荣光,这是仪仗司礼大队队训中的四个铁。“中国排面”来自对训练细节的极致追求,更来自铁的信念和担当、铁的意志和力量,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正是以此为底色。
铭记历史,不仅因为我们经历的磨难,更因为绵延不绝的精神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眺望前方,放眼世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我们的事业将无往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