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一机构对越冬红嘴鸥开展疫源疫病监测,采样后放飞

疫病监测采样

近日,昆明市濒危动植物收容拯救中心联合云南农业大学对2025年来昆越冬红嘴鸥开展一阶段环志调查及疫源疫病监测主动预警专项工作,旨在系统掌握越冬红嘴鸥等水鸟迁徙动态、种群健康状况及潜在疫病传播风险。工作团队通过安全捕捉、形态测量、环志标识等系列科学操作,对60只红嘴鸥进行了详细记录,并采集了血液、咽拭子、肛拭子等样本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分析。

疫病监测采样

据介绍,在环志现场,工作人员分别测量了60只红嘴鸥的体重、体长、喙长、尾长等相关数据,并在其跗趾上分别戴上由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核发的“G”型金属环。环志和采样后的红嘴鸥已全部就地放飞。

昆明市濒危动植物收容拯救中心表示,对越冬候鸟进行环志和疫源疫病监测,不仅为研究候鸟迁徙生态规律提供了宝贵数据,也为评估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传播风险、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澎湃新闻注意到,每年冬天,红嘴鸥如期从遥远的西伯利亚等地飞越数千公里来到云南昆明越冬,已成为当地的一张旅游名片,市民和游客在海埂大坝上兴奋地投喂它们。

为此,昆明2023年还出台了《昆明市文明观赏红嘴鸥规定》,明确要求保持适当观赏距离(避免与红嘴鸥零距离接触),既防止禽流感等疫病传播,也减少对红嘴鸥自然习性的干扰。对故意侵扰、伤害红嘴鸥且拒不改正的行为,设定50元至500元的罚款。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官网上2023年发布的资料称,飞临昆明的红嘴鸥行程3000多公里,有携带潜在疫病的可能。早在2020年,昆明市文旅局曾就网友关切的“投喂野生动物增加病毒传播风险”一事作出回应称,无论是其他时间还是疫情期间,都由动物保护部门、疾病防治部门、辖区政府联合做好防范工作,在保护海鸥的同时也保护着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