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买了电影票退不了改不了?谁在剥夺消费者的“后悔权”
买了电影票却因临时有事去不了,想找退票按钮时却只看到一行“不退不改”提示,如要退还得和客服“battle”,让不少人放弃退票念头——想必不少消费者都有过类似遭遇,电影票退改签的“后悔权”,正在被平台的文字暗示和复杂流程悄悄剥夺。
近日,澎湃新闻“马上测”在淘票票、猫眼、美团、大众点评、京东等五个平台上的不同电影院购买相近时段的电影票,发现即使标注着“不支持退票、不支持改签”的电影票,实际上,通过向客服申诉、拨打影院和平台电话等渠道后,都能100%退款。

记者沟通后,收到退票的提示和退款。
不过,上述售票平台退票渠道藏得很深、套路也不少。比如需要找到客服入口后转人工,在线和客服“battle”后,可能还要拨打影院的电话沟通才能退票,有些则可直接联系平台要求退票。
退票的决定权到底是在影城还是在平台?谁在剥夺消费者的“后悔权”?
记者实测过程中,各家平台和影院的说法并不相同。猫眼、大众点评客服表示,他们和影院属于合作关系,会和影院反馈用户诉求,沟通后可退款。星光影城亚新店影院工作人员则表示,他们直接合作的猫眼等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退票申请在时效内直接操作退改签,但没有合作的京东等平台、小程序,退改会比较麻烦,“只有找到影院才能退改,平台无法自主操作(退票)”。
据央视新闻此前报道,目前对于电影票退改签的规定,通常由影院方和平台方协商决定,影院有较大自主权。由于我国影院行业呈现散而杂的特征,目前尚未对此有统一的行业规范。
网上买了电影票,因急事无法按时观影或者不小心选错了观影时间,消费者有没有权利要求退票或者改签?
2025年5月,中消协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消协称,2025年一季度,国内电影消费市场火热,退票难问题成为焦点。为此中消协建议,与电影票类似,机票、高铁票、演出票等预约型、时效性强的服务产品,均已建立较为成熟的退改规则体系,影院和平台拒绝退票不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公平原则。 建议监管部门推动出台统一、清晰的电影票退改政策标准,明确平台、影院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建立合理的退票规则和标准化流程,从源头上降低纠纷发生概率。
当购票时的便捷与退改时的繁琐形成鲜明对比,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商家对规则的选择性执行。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2018年就要求明确退改签条款,广电总局也规定售票软件必须具备退票功能,但现实中,“不退不改” 的霸王条款仍旧存在。
比如2018年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发布的《关于电影票“退改签”规定的通知》就提出要求,各院线、影院投资公司、影院在与第三方购票平台签订电影票代售协议时,要明确“退改签”规定,规定条款尽量细化,做到权责清楚。
而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影院计算机售票软件系统技术规范》第三部分第四条规定,售票软件应具有退票功能并建立相应退票记录。
当机票、高铁票早已建立成熟退改体系时,电影票的 “特殊化” 显得格格不入。中消协呼吁的统一退改标准,不仅是对行业乱象的纠偏,更是对市场公平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