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与蚊子缠斗的一个月
记者 / 杨宝璐 实习记者 / 蒋文昕 温柠宁 周妍
编辑 / 宋建华

居民小区里正在灭蚊消杀
在经历了大半个月的消杀和密集宣传之后,长居广东的居民们已经可以熟练地描述 " 基孔肯雅热 " 这个拗口的传染病了——这种病主要通过雌性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被叮咬后,有一到两天的潜伏期,之后发作时,会有高烧、关节疼痛等症状。而就在一个多月前,大家甚至连这个名字都念不准," 我们就把它叫做‘肯德基热’。" 采访中,一位采访对象对深一度说。
广东打响了一场灭蚊的攻坚战——这是一场格外艰难的战斗,防蚊工作的重点,在于清理蚊虫滋生的积水环境。因此志愿者们套上长袖长裤,一日三遍地入户清理水生植物的积水、上街清理积水垃圾。七八月的广东,暴雨与高温交替出现,志愿者们往往刚清理过一波积水,一场大雨降下,清理工作又要重新开始。
据广东省疾控局 8 月 3 日通报,7 月 27 日 -8 月 2 日,全省新增 2892 例基孔肯雅热病例,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2025 年 8 月 8 日,佛山市新增病例 148 例,已连续 5 天每日新增病例数降至 200 例以下。

佛山市掀起了一场全员灭蚊行动
孩子是最重要的。
自打基孔肯雅热爆发后,李楠最担心的就是孩子。根据既往病人的病症,当基孔肯雅热病毒进入人体后,往往会潜伏几天才发作,初期往往会关节剧烈疼痛,之后患者会高烧,体温可达 39 ℃,持续 1 至 7 天,并伴随出现红色斑丘疹。
那是一种剧烈的胀痛感。深一度采访到的感染者阿龙称,他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 " 中招 " 的,7 月 29 日,他只是右手手腕关节痛,当天下午,疼痛蔓延到多处关节,手腕、脚踝、膝盖都有明显痛感。当时他就觉得自己可能是感染了基孔肯雅热,但并没有在意。直到一天后,他高烧到了 39 ℃,并起了皮疹。
直到这时,阿龙才意识到,自己得去医院了,到了医院一验血,结果为阳性。
" 这个和登革热非常像,但登革热是肌肉痛为主,基孔肯雅热是关节痛。" 广州市海珠区华洲街小洲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科文医生向深一度介绍,基孔肯亚热的确诊,需要把血样送到每个区的疾控中心进行核酸检测,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以对症为主。除了缓解关节痛、发热的西药,医生也会开抗病毒的中成药,对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
住院期间,阿龙的体温始终在 37 ℃到 38 ℃之间徘徊,而关节痛和皮疹一直持续着,到第四五天,关节不痛了,除了脸部,他全身开始大面积地长疹子,痒到半夜都睡不着。
从 7 月 29 日关节痛开始,到 8 月 3 日出院,阿龙的症状持续了六天。这种难受大人抵抗尚可,李楠的孩子才一岁多,刚刚会走,受不得这种苦。为了避免孩子中招,李楠囤了四五种驱蚊产品,还泡在网上研究比较各种产品," 哪个更好用,哪个对幼儿的伤害最小,哪个最有效。"
李楠告诉深一度,在广东,驱蚊产品是夏季必备。往常夏季登革热严重时,她也会囤很多驱蚊产品,但今年买的更贵。一瓶驱蚊液 119 块,预售七天才能发货,她下单了 4 瓶。除了这种驱蚊液,她还买了好几种驱蚊产品," 到货一批就下单一批 ",现在她家里已经有十来瓶不同品牌的驱蚊产品了。每次出门,她都要在孩子的小推车上放上四五瓶。
因为疫情,在户外遛娃的父母少了很多,如果碰上小孩想出去,她会首选带孩子去商场。
每一次出门,母子俩都是全副武装。除了穿长袖长裤包裹住每一寸皮肤外,李楠还得先涂驱蚊乳液,再喷驱蚊水,再在衣服上贴驱蚊贴。电梯里有驱蚊水,每当坐电梯有人从她身边经过时,她还得喷一下。
" 我看到网上(中招的)全是皮疹,我最害怕就是这样。咬到我,我就不能带娃,咬到宝宝,我会更加自责。" 李楠说。
李楠家在佛山禅城区,小区每隔几天就会在公共区域进行一次消杀," 说实话,喷药后,不仅蚊子死了,我在地上还看到了不少蝉的尸体。它对人应该没有什么毒性,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太确定了,可是也只有这种方法能够防护。" 李楠很矛盾,最终她选择把孩子送回到广州的父母身边,那里疫情较轻。

工作人员对中学校园进行消杀
李楠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在阿龙住院那一周,疫情中心的佛山顺德区乐从镇,医院床位十分紧张,在乐从镇确诊后,他被安排转到二三十公里以外的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附属勒流医院。
佛山顺德区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张磊告诉深一度,七月初,他接到上面通知的时候,顺德区已经有两千多例病例了。7 月 27 日,广东省疾控局微信公众号通报,截至 7 月 26 日 24 时,2025 年全省累计报告 4824 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
广东全省掀起了一场跟蚊子斗争的激战。打开社交平台,跟基孔肯雅热相关的视频,总是伴随着烟雾缭绕和消毒水喷洒的细节。在一些地区,采用了在某个时间段居民集体点蚊香、使用驱蚊液将蚊子驱赶至户外,再由消杀人员统一消杀的方式去灭蚊。
卫生站是城市医疗系统的 " 毛细血管 ",在基孔肯雅热爆发后,他们担任着下发学习材料、组织医护人员到社区进行宣传活动、向社区居民普及防蚊知识等任务。社区科医务人员和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起上门重点排查积水区域,灭蚊消毒," 这个工作的重点就是把那些有积水的地方都排查一下,我们医生要跟着街道的人一起去上门检查,每天都喷灭蚊水。" 文医生称。
2025 年 8 月 1 日,佛山市要求零售药店对 47 种重点管控药品实施实名购买登记制度。以加强疫情防控。数名接受采访的广东医疗界人士告诉深一度,此举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隔离传染源,做到 "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 尽管基孔肯雅热不会人传人。但有些人得了病,他不去医院看,只去药房买相关的药。所以(这个措施)主要还是用来排查。"
每当发现病例后,疾控部门要追溯该患者去过哪些地方,再跟随其足迹,对他每一个去过的地方进行重点消杀。" 蚊子是到处乱飞的,繁殖性和流动性都很强。确实很难进行彻底的消杀。但这样回溯消杀,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张磊说。
据媒体报道,7 月 29 日,全国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加强基孔肯雅热疫情风险研判,科学有效灭蚊防蚊避蚊,规范开展病例救治,全力防范重症和死亡病例等。据媒体报道,平安洛阳等地方政务媒体也发出公告,提醒当地居民做好相关防护。

清理楼顶平台的杂物积水 摄影 | 王璐
李楠把小孩送回家还有一个考虑,就是作为一名老师,她所在的学校组织老师们参与协助入户,排查潜在的积水隐患。
7 月 25 号,她开始了自己的志愿者生涯,上午 9 点,李楠和同事们在石湾街道的指定社区集合," 整个社区人头攒动,一股花露水的味道。" 李楠说,在培训了一些入户的话术和技巧后,她领了一个袋子,一瓶杀虫剂,一支紫光手电筒,跟另一位已经入户过的老师同行入户。
那天,她一共扫了 4 栋楼,每栋十层,每层 4 户。广东夏季炎热,衣服能拧出水来,但志愿者们没人敢裸露身体任何皮肤。
李楠称,入户要从天台往下扫,因为天台就是蚊虫最集中的孳生地之一。
" 有些人喜欢在天台种菜,他们使用很多泡沫箱,箱子里积了水,水又臭。种菜需要施肥。有的人会用有机化肥,有的人真的会用农家肥,那简直就是蚊虫的最爱。" 她说,而他们这些志愿者,就负责清理泡沫箱的积水,再下楼去通知住户不能这样做。
" 我当天做的大多数住户挺配合的,他们会觉得我们说的对。" 李楠回忆。
也有不配合的住户。她记得有个三十多岁的住户,志愿者敲门时,对方就说,已经有人来过了。" 我说我们会不断地来做宣传,看看大家有什么需要,她就说你别进来,我更怕你把蚊子带进来。你在门口说完就行了。"
" 有一些就直接不给开门,说我家里很干净,也没有养这些水生植物,也没有蚊子,你们也不用过来了。" 张磊说," 如果你家一天到晚被陌生人进来三次,一盆花被他们倒掉三次水再重新装水,是个人都会烦。"
他所在的村有 11 个生产小组,1000 户左右。工作人员分为三到四组,现在每天基本上入户三四十户左右。他已经连续加了三个周末的班了,目前,持续的入户检查和倾倒积水工作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防蚊物资在这个夏天也是紧俏货。张磊告诉深一度,村里、镇上没那么多资金统一购买防蚊用品,当地的一些企业和热心人士,以及村里各生产小组会筹钱买蚊香,派发给居民。
入户还有一项重点,就是排查。志愿者们带着表格去登记,家里没有积水、没有水生植物、没有人感染,叫做 " 安全户 "," 安全户我们是尽量不去打扰的。" 李楠介绍,倘若某一家有特别大的阳台,则是 " 重点户 "," 不是那种室内阳台,是户外大平层阳台。第一就是积水,积水特别多。第二就是养植物,这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 她介绍。
排查工作的重点,就是水生植物,如富贵竹、水仙等。此类植物就可能意味着会有长蚊虫。碰上这种,她们就去喷一些驱蚊液。社区还会给志愿者发紫外线手电筒,一照植物,就能看到上面有没有虫卵," 怕的就是那种虫卵和蛆的混合物。"
还有一些住户养乌龟," 我们最怕的是那些龟盆,其实我们不怕鱼池,因为鱼它会吃虫卵。但乌龟不吃虫卵,而且乌龟又需要水,最容易滋生蚊虫。"

重点清理暴雨后的积水、垃圾和卫生死角
除了在居民区入户,志愿者们还要在街道上进行清理,无论是卫生死角还是杂草、垃圾堆放的地方,都不能放过。" 现在整个行动已经不单单是灭蚊了。也结合了部分的人居环境的整治。" 张磊介绍。
街头到处张贴着 " 禅城灭蚊队 " 的卡通海报,LED 屏也在循环滚动着灭蚊的宣传片,用普通话、粤语和英文反复提醒灭蚊要点,被当地居民笑称为 " 赛博蚊香 "。初看到海报时,李楠的丈夫还以为上了新电影,她的儿子还以为是动画片的宣传海报。" 结果是灭蚊的宣传海报,我就觉得佛山人真挺松弛的。"
但广东连日阴雨,还是给灭蚊工作带来很大困扰。李楠称,除了入户,老师们还要分批回学校清理积水。她所工作的校园很大,植物茂盛,风雨一过,满地花果。老师们只得把这些花果清扫干净。但刚清扫完,一阵雨来,又是满地积水。
" 但还是得这么干,如果等到天晴再来清理,可能蚊子已经飞出去了。" 伊蚊繁殖能力很强,仅需一点点积水,就能繁殖后代,且一次产卵可上百颗,从卵到成虫仅需 10 到 15 天。为了跟蚊子 " 抢时间 ",老师们不得不在雨停的第一时间,就出来 " 返工 "。
" 我们很多时候工作就是不断地重复,说实话也挺累的。" 李楠最担心的,就是做了这么多事,都是 " 无用功 " ——刚清理完积水,又下雨,下完雨出太阳后,水汽蒸腾,老师们穿着长袖长裤、喷点花露水再去清理积水。闷热的气温让李楠呼吸不畅,给她一种湿漉漉的、又呛又黏腻的感觉。
" 只能说天公不作美。" 李楠说," 其实反复做清理也没关系,怕的是做了以后还是有蚊子。"
尽管灭蚊紧张,但 8 月 2 号,李楠还是去南海体育馆看了一场演唱会。
演唱会在晚上举行,入场时,李楠看见桌上放了一些防蚊喷雾,供现场观众使用,当天,4000 人左右的场馆几乎坐满,场馆里满是花露水的味道,大家都在炎热的夏夜穿着长袖长裤," 把前几十年的花露水全喷完了。" 李楠称。
保证了小孩的安全之后,李楠难得轻松下来,她跟先生一起去了演唱会现场。" 现场挺热烈的,大家都挺高兴,也很松弛。在这里,基孔肯雅热变成了一个梗,观众们还跟歌手开玩笑,让他们脱衣服,脱了又说有蚊子。" 李楠说。
晚上 10 点,演唱会结束,现场观众 " 高高兴兴地去,高高兴兴地回 ",这个夜晚和之前任何一个夏夜并没有什么区别。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楠、张磊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