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的塌房,是老登时代的最后挽歌

不同的时代,召唤不同的男性气质。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群嘲 " 油腻老男人 ",拒斥 " 老登 ",这正表明社会文化心理正在发生潜在的变动。
撰文丨维舟
吴京又一次成为舆论焦点,但这次不是因为 " 战狼 ",而是他形象塌房了。
他那句 " 坦克没有后视镜 " 成了一个被群嘲的梗,已经有不少科普文章认真讨论这个技术问题,连央视新闻都亲自下场澄清。这让不少人都为之错愕,不明白这个问题怎么会有这么高的热度,就算有后视镜又怎么了?

图 / 视频截图
后视镜确实不是关键,关键是:吴京一贯以 " 硬汉 " 形象示人,三句话不离军营里的日子,但这话却让人怀疑他其实并不真的熟悉军旅生活,而他说话的那副腔调也实在令人发噱。
真正值得注意的并不是这句话本身,而是为什么时隔 8 年,这话又被翻出来了?
这原本是 2017 年《战狼 2》票房创纪录之后,吴京在接受采访时说的:" 坦克里没有后视镜的,枪炮是不长眼的,还有黑哥们的语言是不通的。" 要不是近来网上热议,很多人可能都早已不记得他说过这话了。

图 / 网络
换言之,吴京这次之所以引发关注,并不是因为他最近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而是相反,是因为他所代表的那种 " 硬汉 " 形象在年轻一代心目中已经过时了,人们这才反过来去挖出他多年前的言论。经过这一番重新审视,当年让他为之自我陶醉的 " 纯爷们 ",如今已被解构成了可笑的 " 老登 " 和 " 爹味 "。
他曾吹嘘说,自己这 20 多年的经历无人可比——
我有的时候老跟人说,我会的那些东西,吹牛逼我都能跟别人吹:我跳过楼,你跳过吗?我让坦克轧过,你轧过吗?我差点死过,你死过吗?野外生存我把人干了,你干过吗?中国的蚯蚓我吃遍了,你吃过吗?我能开飞机,你会吗?我能坦克漂移,你会吗?我干了两件中国电影没人干的事,你干过吗?
短短一段话,包含了 8 个反问句,想必在他看来,这才叫 " 爷们 ":密集列举自己吃过的苦、干过的事,以泰山压顶的气势,显示自己的权威如何不容挑战。
在他的思维里,好像跟谁都是一副单挑的架势,而 " 真男人 " 当然必须赢——他曾说,应对那些挑战," 那个太简单了,我不用思考,我用直接的反应,用直接的本能。不用考虑规矩、守则、限制、条件、交换、利益、冲突、背后阴谋。" 总之," 不服就干!你干服我,我服,你干不服我,我就弄你,干!爽啊!那才是真正男人做的事情 "。
这样一款 " 阳刚男人味 " 在当年之所以吃得开,是有原因的:在长期和平繁荣的年代,中国社会一度陷入 " 男孩危机 ",太多家长忧虑年轻一代吃不起苦、软弱窝囊,不但无法应对接踵而来的各种人生挫折,甚至忧虑这会连累民族未来。
2008 年上映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之所以引起轰动,就是因为它满足了这种社会心理:一块原本的废柴,在扔进军旅生活的烘炉重新锻造之后,竟然蜕变重生成了一个大英雄。
吴京在成名之前,也曾有长达 20 多年都是不被看好的小角色,他最终一举成名,也正是通过 " 战狼 " 这个军事色彩浓厚的形象,转型成了 " 绝对的男人 "。这几乎像是一个当代童话,但吴京证明,在现实中还有另一面:" 成为英雄 " 并不是这个成长故事的终点,相反,倒是暴露出他集自卑与自恋于一身的内心。
在因 " 战狼 " 成名后,吴京显然有点得意忘形了,一再宣称他才是 " 真男人 ",而像这样一个男人必然是被女性崇拜、仰望的。
他不止一次表示,《战狼 2》是写给女性观众的一封情书:
中国女性观众太强了,她们希望强者来征服,什么样的人能征服她们呢?是冷锋这样的人,这样的女人只能是靠我来征服。
现在的中国男性被压抑了很久了,我想拍出一些男人的气概,可以能把他们的心声给拍出来,能让他们真的不要再压抑了,起码也让现在的女性观众可以在荧幕上多一些 YY 的对象吧!
对女性意识高涨的新一代来说,这么自恋的表态简直让人尴尬到脚趾抠地。他以为自己是谁?居然自我感觉好到以为自己会是无数女性的梦中情人?
这种可笑的一厢情愿正可见他对女性怀有堪称古董的刻板印象,也毫无自知之明——话说回来,自恋的人通常都没有自知之明,因为那种自我感觉实在太好了,他们舍不得从这个迷梦里醒来。

图 /CFP
然而,男性气质并不只有他所理解的这一种。
按照《革新男性气质》一书的归纳,吴京这样属于典型的 " 炫耀型男性气质 ",其特征是 " 主要通过展现精力、欲望、勇气和挥霍财物的气魄来确立自身:吹嘘、高声讲话、挥霍无度、时刻备战、为了显得‘有种’而甘冒奇险 "。
而且,至少还有三种男性气质——
" 自控型男性气质 " 就截然相反,力求表现男人的内在力量,男人借这种力量去克制激情、抑制食欲、压制自己的暴力倾向;
" 牺牲型男性气质 " 则强调甘愿献身于某一伟大事业或理想;
最后还有 " 不明朗型男性气质 ",那完全不同于 " 战狼 " 那种 " 纯爷们 " 的炫耀,恰恰可以兼具女性气质,所谓 "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
吴京所标榜的,正是被批判、诟病最多的 " 有毒男性气质 ",即便在通俗文艺中,也早就过时了。
同样以 " 硬汉 " 形象示人的美国演员克林特 · 伊斯特伍德就呈现出一种更为成熟的男性气质:他不是炫耀自己的肌肉和蛮勇,而是恰恰相反,反思自己不加收敛的暴力曾经如何伤害了人,为了家人收敛起锋芒,只有在忍无可忍时才不得已出手。
在经典之作《不可饶恕》中,伊斯特伍德饰演的主角威廉 · 芒尼曾是最冷血狠辣的杀手,但故事开始时,他已经退隐,连自己的坐骑都骑不上去,倒更像是一个 " 被女人软化了的男人 "。
威廉 · 芒尼对一对儿女悔恨地说:" 我以前满口脏话,稍有不顺就虐待动物,但你们的妈妈让我知道我是错的。" 豆瓣上对这部电影的高赞评论就概括了这种不一般的男性气质:" 最深沉的智慧和人格是沉默的,最伟大的力量是隐忍克制的。"

▲电影《不可饶恕》剧照(图 / 豆瓣)
耐人寻味的是,《不可饶恕》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另一种男子气概:那个凶手之所以残忍伤害妓女,是因为她看到他下体之后,嘲笑了他,这使他的自恋受损了。
伊斯特伍德晚年的 3 部电影《百万美元宝贝》(2004)、《老爷车》(2008)和《骡子》(2018)都已不再是单纯的硬汉形象了,不但反思男性气概,还进而反思、批判社会问题。
当然,硬汉的本质仍在,却注入了新的内涵,那并不是拯救世界的孤胆英雄,而成了一个因有责任心而忍辱负重的老男人——他有深沉的内心创伤,但选择独自承受下来,固执但善良正直,坚守原则并捍卫着自己认定的价值观,最终也因为其内在的人性光辉而获得尊重。
在《百万美元宝贝》中,女主角有一个糟糕的原生家庭和黯淡的未来,而这个老男人尽管起初对她有误会,但嘴硬心软,最后却成了她的救赎。

▲电影《百万美元宝贝》剧照(图 / 豆瓣)
在《老爷车》里,他甚至根本没有动用武力,却毫不畏惧地站出来,以自己的生命换来那群小混混得到法律的惩罚。
而《骡子》虽然重复了他不止一次的母题(在经历许多人生挫败之后,这个硬汉发现什么都比不上家人重要),但也强调了一点:男性真正的力量不是暴力,而是内在的勇气,包括面对自我和承认错误的勇气,因此在片中,那种让男人去冒险投入的工作,也让他以最后的男子气概承认有罪。
尽管这些影片也表现出伊斯特伍德一贯的主题,那就是一切都和男性的自我焦虑有关,但不得不说,这比吴京那种浅薄的自我炫耀,可深沉多了。
伊斯特伍德重新诠释了男性气质:并不是一味展示刚强、暴力,而是迈向一种更为成熟的自我认识,克制、低调但决不退缩地表现自己的勇气,也勇于承担责任,完成自己的救赎。这也意味着,即便是 " 硬汉 " 也并不只有一种风格,而不能被公众接受的男性气质,别的不说,至少铁定是票房毒药。
当然,仅仅把吴京的形象塌房看作是他个人的挫败,那没有什么意义,倒不如说,他的口碑出现这样的翻转,正好测出我们社会的价值观已经出现了变动:年轻人通过对他的群嘲,表达出对那种 " 爹味 " 和 " 老登 " 的不适,拒绝单一化的男性形象。
这两年,倒是像白客、雷佳音等出演的一些 " 窝囊废 " 颇受女性观众欢迎,尽管那种男人曾经是吴京最鄙视的,但对新一代女性来说,他们却更温柔也更 " 实惠 ",能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
人们不再欣赏那种自我陶醉的 " 纯爷们 ",难道还不嫌自己累,非要请一个大爷在家里供着?而他除了能打,好像也看不出来什么别的优点,倒是天天挺会摆谱。

图 / 图虫创意
不同的时代,召唤不同的男性气质。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群嘲 " 油腻老男人 ",拒斥 " 老登 ",这正表明社会文化心理正在发生潜在的变动。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带来清新的风气,审视那些过时的做派,革新男性气质。
时代确实变了。如果吴京能意识到这一点,像伊斯特伍德那样从 " 硬汉 " 转向成熟,那当然是好事;如果他意识不到或意识到但做不到,那么历史或许将证明:正是他被群嘲,推动了中国社会重新认识男性气质,那也不失为他能为此做出的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