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026 2025 ad\'

【社论】中小学春秋假不妨尽快落地

“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政策。”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学生的假期安排在19条措施中被专门作为一条列出。

文件具体表述是这样的:在放假总天数和教学时间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气候条件、生产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等因素,科学调整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文件显示,该措施由“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近年来,春秋假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家层面也在逐步推动政策落地。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发布相关意见指出,各地可以制定出台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的办法,引导职工家庭在适宜出行季节带薪休假。今年3月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也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事实上,一些地方的孩子已经提前享受到了春秋假。早在2004年,杭州就开始实施中小学春秋假试点;2014年,湖北恩施市开始在义务教育学校尝试放春假,2017年又启动秋假。不久前,佛山也宣布2025-2026学年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春秋假试点。

如今,寒暑假已然成为旅游高峰期,不只是亲子游、家庭游,各类研学班、夏令营、冬令营等成团出行也十分爆火,一定程度上让热门地区的交通、酒店患上了“假期饱和症”。有了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也算是一种时间与空间的双重错峰。

对于很多家有儿女的工薪族来说,自己本想在春秋时节休年假,但这个时候孩子要上学,往往只能选择和孩子的寒暑假同步,但寒暑假是高峰出行期,不仅各方面的消费更贵,体验也不太好。有了春秋假,家长的选项多了,也可以更灵活地休自己的年假。

还要看到,春秋假的意义,远不只是提振消费。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无论是气候、环境还是自然风光,春秋时节都更适合出行。当学期过半,给孩子一段休整时间,是减负;当河山大好,让孩子走进自然,行万里路,也是增长见识、陶冶性情。

当然,各地客观条件和实际情况不一,春秋假的落实不能一刀切。这次通知也明确“结合气候条件、生产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等因素”,各地也要遵从实际,多聆听来自学校、学生、家长的意见与建议,因地制宜地推动春秋假落地。

有些家长也会担心,放春秋假会不会耽误孩子学习?这次通知说得很明确,一是“放假总量不变”,二是“缩短寒暑假时间”。也就是说,春秋假并不是新增假期,而是通过优化、完善,让假期布局更加均衡。

以往,之所以形成了寒暑假的主流模式,主要是因为暑期太热、冬季太冷,学校保暖降暑的条件也有限。如今推行春秋假,则是因时而变、乘势而为。更加科学合理地协调人们尤其是孩子的作休时间,是大势所趋,也是更加进步的教育理念。

总的来讲,假期更加丰富而均衡,可以满足更多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撬动更多的社会效益。还没有落实春秋假的地方,都应该尽快安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