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学霸天团”在“苏超”赛场出圈,基础教育何以成“特产”?
7月19日晚,南通主场迎战盐城,最终以2:1获胜,赢下了这场“天王山之战”,六战全胜稳居“苏超”积分榜首位。
比赛开始前,由南通学子组成的“学霸天团”以一曲《歌唱祖国》惊艳开场,这一自带“南通特产”标签的开幕式表演,迅速登上了网络热搜。
198名在通、来通、返通大学生,以及刚刚录取985、211等高校的南通籍学子,与现场两万多名球迷一同齐声高唱。从绿茵场到看台,所有人挥舞着开启闪光灯的手机,歌声响彻云霄,超燃的画面不仅为“苏超”添了一把火,也点燃了全民爱国之情。网友纷纷开启“夸夸模式”:“苏超举办以来含金量最高的啦啦队”“南通果然文武双全”“别人学不来的南通限定款土特产”……

南通“学霸天团”现场高歌。 彭常青 摄
这一创意想法,其实出自南通籍学子自己。“从召集表演人员到正式表演,一共只有不到两周的时间。”如皋中学校长季小军介绍,参加表演的学生都是自发报名,每天下午三四点顶着大太阳在学校操场上密集排练,尽管汗流浃背,却没有一人喊累,完美诠释了南通学霸不怕吃苦的精气神。
石伟泽同学作为南京大学2025级新生,站在巨型国旗左侧,面朝西向观众席。“此次活动正值南京大学发放录取通知书之际,我以准大学生身份参与城市文化盛事,将个人成长与城市发展紧密联结,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谈及表演感受,他特别提到,现场不仅是一次爱国情感的共鸣,更被球员们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所感染。
已被苏州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录取的如皋中学高三毕业生陆昊天,同样感触颇深。“现场观众手机灯挥舞的景象让我十分骄傲,作为南通人参与这样的大型活动,能举起国旗更让我觉得十分光荣。”
今年刚从如皋中学创新班考进江苏警官学院的王黄睿涵,在表演结束后,接听到了很多亲朋好友的祝贺电话。“没想到这场开幕式能在网上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度,作为南通学子,能以这样的形式为家乡球队加油助威,挺自豪的。”他坦言,在进场前还很紧张,可在进场后听到现场球迷的擂鼓声和呐喊声,顿时觉得充满了力量,心中的底气也被现场球迷的热情托举起来。
当晚,刚刚考入北京大学力学专业的南通学子凌翊冯,在母校如皋中学大剧院观看了比赛直播,“虽然没能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开幕式表演,有些遗憾,但看到他们整齐划一的动作,激情高亢的歌声,仿佛自己也是其中一员。”
即将进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类专业学习的南通学子吴宝文,在朋友圈转发了“学霸天团”的开幕式表演,并且向网友们分享了自己的学霸经验:“学习成功的秘诀就是有坚定的目标和坚定的执行力,这与南通队在苏超赛场上心无旁念、奋力拼搏的精神高度契合。” 谈到未来的学习规划,他表示会在大学里参加各类竞赛,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未来在机械化生产和智能管控领域有所成就,更好地反哺家乡。

上海家庭观球团来到南通,现场观战苏超。马作宇 摄
来自上海的Ada,这一次和家人一起到南通观看了比赛,现场热烈的气氛,以及南通崇文重教的传统,都让她感到印象深刻。“我是宁波人,在上海工作。之前我就听说过南通的教育非常出色,因为我有朋友在南通,曾经拿过南通的卷子给我孩子做,我发现不管是深度还是强度,层次都很高。”Ada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在比赛现场,Ada进一步感受到了南通教育的深厚传统。“我到了现场后才发现,原来南通人对于教育的自豪感,学习的自信心那么强烈,高考高分段人数那么多。或许这就是江浙一带的魅力,能文能武,人杰地灵,南通就是典型代表。”
这次到南通看“苏超”,是Ada第一次到南通。“我觉得‘苏超’给了我们一个走进南通和了解南通的契机,我们只有真正去到了一个地方,才会引发好奇,触发教育。比如我们到水绘园玩,小朋友会问冒辟疆是谁,我会带着他一起研究。我们吃到南通的汤包,会想到上海的汤包,然后会去研究两者的区别,以及南通和上海的渊源。”在她看来,“在现场”的魅力是无可比拟的。
她说,以后还会带着孩子到南通,住个一两天,早上吃吃南通的早茶,然后逛动物园和博物馆,喝喝咖啡。同时,如果接下来南通有一些研学活动,她会很乐意带着小朋友参加,不光可以学习学科知识,也可以接触人文底蕴。

南通队主场。“南通发布”微信公众号 图
南通不仅是“体育之乡”、更是“教育之乡”。“南通自古崇文尚德,重教兴学。一方面,濒江临海、沧海桑田的变迁造就了崇文重教的地理环境,另一方面,历代先贤重视地方教育事业的榜样力量形成了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南通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通各地各级部门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教育强市建设的最高衡量标准,均衡教育竞相发展;各级政府长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形成了优质充裕的公办教育;通过保障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资源惠及每位学生,形成南通平民教育的有教无类;各地各校手握教育本质而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更是让南通教育发展遵循着科学规律,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图景转化为勇挑大梁的生动实践。
越来越多的南通学子,开始扎根家乡发展。7月12日,“万名学子南通行”活动启动,让高校学子了解南通产业生态,感知城市发展活力,推动“通才回通、通才留通”,为南通重点产业发展注入青年人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