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消金因多重违规被罚205万,时任总经理被取消任职资格两年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海尔消金”)因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合计罚款205万元。
具体来看,海尔消金因营销宣传存在夸大误导,催收行为不当,贷后管理不尽职、部分信贷资金被挪用,以质价不符的收费项目调节收益分配、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等多项违规,被罚款105万元。时任海尔消金消费生态链群高级经理高翔、贷后管理部高级经理胡雨森,均被警告。
同时,海尔消金因人为调整贷款五级分类,被罚款50万元。相关责任人海尔消金董事兼总经理黄应华,被警告并罚款20万元;时任海尔消金财务部负责人郭涛、风险管理部总经理郭镇德、信息技术部总监吴文辉,均被警告。
此外,海尔消金还因违规办理同业业务被罚款50万元。时任海尔消金总经理黄应华被取消任职资格两年;时任海尔消金金融市场部负责人郭涛,被警告并罚款1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海尔消金近期第二次被罚。同样在今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披露的一则罚单显示,海尔消金因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被罚款25万元。

官网显示,海尔消金成立于2014年12月,由海尔集团作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是我国首家由产业资金发起设立的产融结合消费金融公司。从股权结构看,海尔集团持股49%,为第一大股东;其次为北京红星美凯龙国际家具建材广场有限公司,持股25%;浙江逸荣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天同赛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持股16%和10%。
近一年来,海尔消金接连进行了增加注册资本以及股权结构调整等动作,但目前其股权结构仍有待进一步满足监管要求。
据悉,2024年4月份实施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将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从3亿元提高至10亿元,并将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的要求由不低于30%提高至不低于50%。
随后在2024年10月,海尔消金在已经满足最低限额要求的基础上,将注册资本由15亿元进一步增至20.9亿元。11月份,海尔集团受让旗下财务公司所持有的海尔消金39710万股股份,持股比例由30%升至49%,但仍低于要求相关比例。
从经营业绩看,近年来,海尔消金盈利水平稳步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海尔消金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7.1亿元、24.89亿元、31.6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74亿元、3.65亿元、4.45亿元。
不过,在资产质量方面,海尔消金面临一定压力。2022年到2024年,海尔消金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10.3亿元、13.39亿元、16.25亿元;同期,拨备覆盖率持续下降,分别为199.34%、194.01%、179.3%。
原标题:《海尔消金因多重违规被罚205万,总经理被取消任职资格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