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95后,上班写材料,下班送外卖

每天下班后送三小时外卖," 像打游戏做任务 ",一天能赚 100 多元。上个月,四川遂宁一位公职人员公开表述了这个体验,社交平台上也随之出现类似声音,提到最多的感受是 " 自由 "。
他们多数是体制内的 95 后,认为送外卖有系统设计好的路线,无需思考目的地。在接单、取货、送单这样的轻体力活中,账户数额慢慢变多,他们得到了工作上难得的及时反馈,也暂时放下了焦虑和迷茫。与此同时,稳定的生活被切开一个口子,得以看见体制外更具体的世界。
文丨吕煦宬
编辑丨毛翊君

我想通过送外卖来提高执行力。平时工作主要在写材料和新闻稿件,能发表的话会有成就感,但有些周期要一周两周,写到一半进行不下去,我就会拖延。我感觉需要一个明确的方向指引我。
面对一份上万字的工作汇报,刚开始很迷茫,不知道词句怎么堆叠到一起,怎么分出不同层次。后来领导说,要从 " 战略 " 和 " 战术 " 去写,现在意会了,但实操还是有困难。送外卖不太需要动脑,接单后页面出现地图,指示了前进的方向,我就跟着到达目的地。我不会像一些单王,为了提高效率思考路线。
写材料也是这样,我实在想不出来,就拿大框架和领导交流。她是个跟我妈年纪差不多的人,挺照顾我们的,一般直接上手改。我也会帮领导写讲稿,如果里面某句话最后被读出来,挺有成就感的,但就仅此而已,意义是抽象的。而送完一单外卖,钱立刻到账了——我一个月送了快 250 单,挣了 764.4 块。

●送外卖时的自拍。
读书时,我的成就感好像就来自外界的肯定。初二的时候,我在广州的私立学校读书,在 30 人的班里排第一。其实本来是第五、第六的,但有同学陆续转回老家,我前面就没人了。全班第一的称号落在我头上,我更想努力,让自己配得上这个荣誉。后来回老家读书,我也还是第一名。中考我拿了全县第一,去了全省最好的学校。
当了第一,老师就很关心我,我也喜欢辅导同学功课,都有成就感。而在家里,我是被忽视的。我从三四年级开始,跟着父母在广东生活。2010 年前后,他们开了一个家庭作坊,做手袋加工厂外包。忙不过来,就让我去帮踩缝纫机。有次周末,同学来找我,我妈直接说 " 他要干活,不跟你出去 "。我觉得很丢脸。
有次我坐在小凳子上做手工,跟我爸起了争执,他直接把我踢倒在地上,我爬起来坐好,他又踢,就这样循环了 5 次。在学校里我是快乐的。学校只看成绩,穿一样的校服,我觉得我和大家是一样的。
家里条件不好,去年之前,父母在老家没有买房。过年回去,我们和叔叔一家挤在爷爷家里。那是一栋老式瓦房,雨水从瓦片缝隙里滴进来,落在尼龙纸上。在广东的时候,我们一家挤在一个 15 平米的单间,有张铁架的上下铺,我睡下铺,父母睡上铺。
我一直有生存焦虑,担心养不活自己,没有父母兜底就没有退路。大学时,忽然没了高考的大方向,我一下子有点不习惯,绩点也卷不过别人,我就开摆了。考公主要是觉得稳定,我对岗位没有要求,做什么工作对我来说都一样。
我考了五六次各地的岗位,在毕业那年的 11 月上岸了湖北县城的岗位。这里是我对象老家,她在 60 多公里外的县城工作,一两周见一次。我们是初中同学,高考后重新联系上,在一起 5 年了。
每天五点半就下班了,没什么事干,确实比较无聊。一般玩游戏玩到八九点,洗漱完再跟对象打视频。今年过完年回来后,我办了张游泳卡,想通过坚持一件事来给自己信心。但每次游完泳回家,还不到八点。
脑子里有过很多想法,去充实生活,比如做自媒体,组装电脑,但就一直拖延,行动不起来。后来,我刷到情侣送外卖的视频,说 " 像兜风一样做任务,还赚到钱 "。我觉得这是我能做的。
印象比较深的客人有两个。有个 50 岁上下的客人,接到我打过去的电话后,用当地的土话跟我说," 我出来迎接你。" 还有个两岁多的小孩,歪歪扭扭地走过来,接了外卖后,朝卧室走去,边走边说," 妈妈,快递。" 我觉得很可爱。
取餐的时候会碰到一些外卖员。我没穿制服,他们会问我是不是大学生,暑假跑兼职。我一般不说实话,怕要解释一连串的问题,会直接说是。做到这件事,像是对我行动力的确证,我也感受到两种身份下,我的变化。

●第一次多单一起送。
就和我同事们都说了我送外卖的事。其中一个是本地的 00 后,也去试了试,但觉得走进小区太累了,只送了 4 单。我也碰到过其他公职人员。有次在电梯里,我看到有个人跟我的打扮很像,没戴平台头盔,戴眼镜,聊了两句,他就跟我说了自己是哪个单位的。
不过,最近两三周我就已经没有怎么送外卖了,单价在下降,收获没那么大了。我和对象在初步商量买房,想让双方父母各资助一点,在我工作这个县城买,以后我们来还贷款。但也想一起往地级市考,毕竟县城生活没那么方便。她还想读在职研究生,我更没规划一点,相比起规划,觉得可能机遇更重要。

送过外卖,我更关注骑手这个群体了。以前也会看到,但不是真正看见。在商家那儿取餐的时候,我听到过两个小哥聊天,说最近兼职的大学生太多了,重物、高楼什么单都接,他们都期待暑假赶紧结束,这样就没人跟他们抢单了。
我碰到了很多跑众包的大学生或情侣,还有热心人。也碰到过一个刷单的商家,他就给我两个单子,让我跑到目的地,点送达就行。我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出来碰到另一个跑众包的小哥,跟我解释这是老板在刷单,到了目的地不用爬楼,直接点送达。

●送达后,给客人拍的确认图。
平时打交道的几乎都是体制内的人,我感觉见到的世界比较局限。但我还是庆幸上岸了,和今年硕士毕业的本科同学聊起来,他们都说找工作很难,考公考编也更激烈了。
去年,我从街道考到了现在的事业编。这里曾经是我的 " 梦中情单 ",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但现在我主要负责行政,每天对着电脑,和材料打交道。工位对面就是主任,没那么自由,基本上就被封闭在工位上了。
之前被借调到另一个单位时,会有男同事在酒桌上开女同事的玩笑,她们表面上是 " 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私下会说很不想参加这种饭局。现在偶尔也要跟快退休的同事打交道,他们不太认识新人,叫不出名字,对接工作比较敷衍。
刚开始工作时,我还是学生思维,领导给我的活儿,我下班前就给他了。他还夸我," 不愧是 985 毕业的,干得又快又好 "。但我慢慢发现,这样只会让他派更多的活儿给你。而且有些活儿,拖着拖着可能也没了。
而且不能什么都挑明了说。有次要给上级提建议,我写经费不足,多给点钱,还希望上级自己多下基层讲课,这些都让我的领导给删了。后来我就知道了,得想一个不是很敷衍,但又不冒犯、合心意的建议。
我不是那种能整顿职场的 00 后,比较听话,但也会判断什么活儿该是我干。有次主任让我报账,做一个我没参与的项目的经办人,结果被财务找了。第二次他再让我这么做,我死活不干。
我和单位里几个 95 后同事走得比较近,工作以来接触的人,要加微信的,就被我贴上不同单位的标签,跟生活相关的朋友圈是屏蔽他们的。担心发太多和吃喝玩乐相关的,被领导看到,或者展示太多技能,被抓壮丁,去搞演讲、主持之类的活动。
在街道的时候,我的分管领导 30 多岁,会说我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结婚找对象,把人生大事搞定,才能更好发展事业。她怀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在组织部天天加班。我挺赞同她的说法,只不过还没有遇到合适的人。
下了班,我会做瑜伽,上夜校,但也想体验一些不用动脑子的活儿——想过摆摊,写字做成小书签拿去卖,但又怕做不起来,送外卖没什么门槛。第一天下午注册,晚上就开始送了。
刚上线马上被派了一单,没看清就接了,结果发现是一大桶水和 12 瓶矿泉水。因为已经过了两分钟,取消订单扣了我 10 块钱。前三天送单的时候,有新手奖励,刺激我送更多。最开始的两天送 11 单我得花上 4 个小时,会有被吊着走的感觉。
有时候已经不想干了,系统又派,就会继续做。越到后面,任务难度越高,比方说要在半个月内完成 300 多单,一个月内完成 900 多单的,很难。我到第三天就决定看心情跑,当个调剂了。

●送外卖的路上。
送外卖后,更直观感受到钱来得不容易。有次送单我忘记带水了,想去买,突然想到一瓶水就要两块,送一单也就挣 4 块,会觉得白跑了。送外卖不停奔波,全程很紧张,时薪也就十五块,相当于一杯奶茶。
送外卖的很多时候都感到委屈,所有人好像都能说你一下。有次在店里取餐,外卖员都挤在出餐的小窗口前面,我都不知道该站在哪里,店家着急起来,直接把我扒开,让我不要挡路。最后我等不及,对着窗口大喊:xx 号的卤牛肉好了吗?还是没人理我,旁边的外卖小哥提醒我,得更大声一点,不然根本没有人注意你等了多久。
有次我送到高铁站,找不到路,直接把东西放在服务台拍了个照,顾客跟我抱怨:" 你不识路吗?" 我很委屈,倒不是怕被投诉,而是我觉得整个过程我什么都没有做错,一直都在努力,却还是没做好,心里挺难受的。这样看的话,我的工作虽然偶尔会有相互推诿的事,但同事间基本的尊重是有的。

我骑小电驴上下班,单程 14 公里,一年累积了一万多里程。刷到别人送外卖减肥的帖子受到启发,我想,空车回去也是回去,接些顺路的单子,能挣个 10 块、20 块的菜钱。
7 月 5 日 " 外卖大战 " 那天晚上,我去一个新商圈附近的商场买半价菜。本来想如果接到家附近的单子,就坐公交送过去,把车费赚了。结果打开抢单页面,发现订单全是商场里的,从负一楼送到四层、五层,而且在 4 块单价基础上还有额外奖励。
我先送了一单果汁,从 3 楼到 4 楼,就赚了 8 块。那天商场人很多,我穿着洞洞鞋一路狂跑,一个小时送了 6 个 " 懒鬼单 ",挣了 46.1 块。男朋友也在,他没注册,我俩打配合,我在楼上送,他去商家那儿取。
赚钱的目的最终都是为了生活。工作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赚死工资的办法,完成即可。我现在快到下班点就会开始刷单,穿上防晒服,拿起手机和钥匙往外冲。进到体制内工作有点 " 走狗屎运 " —— 2022 年,我老家有人才引进政策,两次面试就能给编制。
我的学校刚好在这个计划的范围内。我本硕读的专业都很冷门,主要做分子生物学的科研。我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做了三年研究,但课题进行得不顺利,特别痛苦。有编制的话,就不考虑升学了。因为是硕士进来的,职级还可以,但也就没什么上升空间了。
我现在把生活跟工作分开,外卖平台搞 "0 元喝奶茶 " 的那个周末,我又去了那个新商圈。有顾客下单后自己取餐,我只要跑完轨迹,就能拿到这笔钱。但那天 " 懒鬼单 " 比较少,我送的都是附近七八百米的,步数快 2 万了。

●碰到 "0 元购 " 活动。
我原本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挣 20 块,但有天下暴雨,单价能到 10 块,我回家路上接单,一不小心就弄到了八点多,赚了 85 块。8 月 8 日那天,因为又有额外奖励,抢单变得困难,一个商家有 100 多个骑手排队。我刷了 40 分钟,一单都没刷出来。
这像玩爆金币的小游戏一样——接单,完成任务,不用动脑子,就有钱到账。送外卖这一个月,挣了 1300。我不靠这些钱生存,一开始的目标是挣个换电动车电瓶的钱,300 多块,一周多就赚到了。那就干脆把 200 多的手机电池也挣了。
送的 100 单里,有三单因为太贪心超时了。超时会被扣 6 分,得再送 60 单才能赚回来。我是那种 " 该省省该花花 " 的类型,会花三四万买黄金,也出去旅游,买过基金和股票,但亏了。在过日子上,我喜欢花更少的钱过品质不错的生活。
在晚上七八点到永辉买打折蔬菜,关注网络上教薅羊毛的博主,买十几块一箱的维达纸巾,算下来就六七毛钱。上大学那会儿,我当读书管理员,每个月挣 500,生活质量 " 突飞猛进 ",抛开伙食,能买些化妆品、去旅游。
我爸妈都有退休金,本来没有太为他们养老焦虑,但最近一年,我爸爸生病了。他有心脏病,做过心脏搭桥手术。我现在每天夜里去医院陪床,注意力几乎都在他身上,也会焦虑未来怎么办。送外卖除了能挣钱,骑电动车本身也是一个很开心的过程。你有目标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漫无目的地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