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026 2025

多晶硅龙头协鑫科技:硅料收储方案仍未百分百敲定,审慎决策回购

“今年整体的(多晶硅行业)改革还没有百分百确定。(硅料收储方案)如果定下来,硅料公司要拿出一部分现金来支持该方案,还要搭一些基金,但目前并没有看到最终文件。”硅料龙头协鑫科技(03800.HK)首席财务官杨文忠在8月31日举行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行业改革方案仍存在较大变数,在尚未清晰公司需为此承担的资本开支之前,将审慎作出后续回购决策。

协鑫科技曾在去年3月宣布,将在2024-2026年三年期间进行股份回购注销或分红派息计划。被问及后续回购节奏时,杨文忠称,“我们相信行业改革应该很快会有更明确的信息出来,我们也能更好地把控未来的现金流走向。”

协鑫科技、通威股份(600438.SH)等头部硅料厂商正在牵头推进被业内简称为“收储”的多晶硅产能整合计划。协鑫科技联席首席执行官兰天石在今年SNEC期间对澎湃新闻表示,龙头企业在密切沟通,也在积极向主管部门汇报。“这么大规模的产业整合基金高达数百亿。”具体操作上,几家头部企业将通过真金白银收购其他硅料产能成为LP和承债方,金融机构提供支持,基金成立GP。大厂在交割后即停掉小产线,相当于以未来硅料价格回升之后的收益承接相应债务。

在连续14个月低于成本价承压运行之后,多晶硅价格随7月“反内卷”行动升级有所回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8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周N型颗粒硅成交均价为4.70万元/吨,周环比上涨2.17%,同期棒状硅价格环比持平。

杨文忠在业绩会上回应投资者称,按照颗粒硅的当前售价,预计8月底到9月能够实现公司层面报表端盈利。

协鑫科技近日披露的财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57.35亿元,同比下滑35.3%;毛亏扩大至7亿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7.76亿元,不过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约3.8亿元,同比增长325.8%,守住了不亏现金的底线。

澎湃新闻从业绩会上获悉,拆分来看,在不考虑少数股东分摊的情况下,颗粒硅的亏损约13亿元、硅片亏损约3亿元,此外还有7000万元左右亏损来自电站业务。多晶硅全行业库存仍高达35万-40万吨,协鑫科技的库存位于1万吨附近,小于7天的备货量。

相比于行业主流的西门子法棒状硅,颗粒硅具有性价比优势。

协鑫科技管理层介绍,截至今年二季度,颗粒硅的平均生产现金成本(未含税)已降至25.31元/公斤,较今年一季度降低6.5%,继续保持行业最高水平。单季度来看,在去年三季度售价触底之后,从2024年四季度至今,颗粒硅含税售价均超过其现金成本。据Infolink统计,2025年7月,颗粒硅的成交价格首次超过传统N型致密块料。上半年,该公司颗粒硅产量的市占率上升至24.32%。

兰天石认为,未来2-3年,即使多晶硅价格上涨至每吨5万-6万,也不会再有新产能上马。后续随着开工率和库存的变化,多晶硅价格可能会有小幅上升,每吨6万-8万元的概率较大。

工信部办公厅8月1日发布《关于印发2025年度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的通知》,将对41家多晶硅企业实施专项节能监察。澎湃新闻注意到,41家企业位于内蒙古、四川、云南、青海、宁夏、新疆等地,覆盖国内所有多晶硅生产企业。《通知》要求各地在9月30日前将监察结果报送至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兰天石透露,目前协鑫科技旗下各生产主体已经排查完毕,向工信部节能司等报送了详细能耗数据。“这可能是未来行业的门槛。我认为这个节点可能在2026年1月份之前全部告一段落,(主管部门)预计会推出全新的、差异化的考核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