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君任形象大使,“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启动全新孵化单元
已经走过十年历程的“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将于年底再度在上海开启大幕。11月25日,主办方宣布,“2025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将于2025年12月至2026年2月在上海举办,其中单元展演将于1月27日至2月8日上演,13部剧目届时将汇聚申城。
站在新十年的起点,此次的展演活动全新启动了新单元“戏曲创新Lab”,将以孵化为基础,深入提炼“戏曲基因”,着力培育具有时代活力的戏曲性元素。据介绍,孵化的对象不仅是完整的剧目,也可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创意、一个独特的舞台表现形式。

“演艺大世界·戏曲创新Lab”合作方现场签约
本届展演还特别邀请了第十八届文华表演奖获得者、青年越剧演员陈丽君担任“2025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形象大使”。

陈丽君任本届展演形象大使
海州童子戏等稀有剧种首次入选,13部剧目展现原创力
本届展演延续了其作为全国戏曲创新“风向标”和“试炼场”的号召力。主单元共收到来自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剧目申报75部,原创作品超过50部,近三成剧目为首次公演。
申报剧种涵盖30余个,其中苏剧、海州童子戏、客家花朝戏等首次进入参选视野,拓宽了展演的剧种版图。

海州童子戏《白骨夫人》主演薛梦雅在发布会上演示剧中片段
令人瞩目的是,申报剧目中参与主创的艺术家,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人员二十余位,确保了本届展演的戏曲艺术高水准。
经过专家评委会的严谨甄选,最终12部佳作脱颖而出,与1部特邀剧目共同构成今年的展演主体。
同是莎士比亚题材,蒲剧《奥赛罗·疑心》将莎翁悲剧置于五胡十六国的背景和把故事移植到春秋战国、越剧《我是李尔》探讨当代议题。

剧目海报
同是李清照题材,昆剧《独上兰舟》聚焦李清照“讼夫离绝”,京剧《清照如许》则采用意识流叙事、让三位“李清照”同台对话,重新诠释了女性书写权。

剧目海报
沪剧《短章边》以轻喜剧风格串联鲁迅小说的创造性地设置拟人化角色,结构新颖。京剧《马前泼水》《郑和》、昆剧《竹林三昧》、越剧《春花暮成雪》《新箍桶记》、淮剧《裂帛》等剧目,也均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入选。

剧目海报
江苏海州童子戏此前不为观众熟悉,此次首次参与展演,《白骨夫人》将原生声腔与西游文化、连云港花果山地域特色相结合,探索濒危剧种的传承新路。
作为本届展演特邀剧目,北京京剧院创排的小剧场京剧《吝啬鬼》,改编自法国喜剧大师莫里哀的同名经典,以丑行挑梁,大胆融合皮影、面具舞、摇滚乐等多元艺术元素,将一部西洋古典喜剧进行了活泼有趣的本土化、京剧化创作。

小剧场京剧《吝啬鬼》
十周年之际,“戏曲创新Lab”全新启动
本届展演开启创新发展的新征程,新增创新孵化单元、配套服务单元以及公众开放单元,致力于同时构建戏曲界展示成果的“码头”和催生创意的“源头”。

主题海报
“演艺大世界·戏曲创新Lab”在发布会上正式启动。该计划以挖掘与培育兼具传统底蕴与创新思维的青年创作者为核心目标,面向全球华语戏曲人开放征集。
主办方表示,将依托上海各大戏曲院团的核心优势,为入选的原创作品与创意提案提供从文本打磨、舞台初探到成果展示的完整孵化链路。通过专业的IP孵化运营机制和版权管理,为打造戏曲内容提供支撑。通过学习借鉴国际戏剧孵化实践,并结合戏曲艺术的独特规律,探索一套与戏曲强相关的、可持续的创新孵化机制。
为保障孵化效果,新单元还将配套产业培训、学术论坛、对话沙龙及“梨园体验·公众开放日”等一系列综合服务,构建一个集创作、交流、学习、体验于一体的创新生态圈。

全新孵化单元今年启动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张洁表示:“十年磨一剑,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已成长为戏曲界一个品牌,今年我们又邀请了陈丽君担任形象大使,就是希望更多戏曲作品能够破圈、出圈,也让更多观众能够入圈。”
对于新启动的“演艺大世界·戏曲创新Lab”,张洁也谈到,“我们发出这样一个征集令,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够来投稿,无论是大纲、剧本或者所构思的舞台表现形式,无论是演出团体还是个人,无论国有剧团民营剧团还是学生剧社,都能够一起投入到这一个戏曲创新。我们也相信在演艺大世界的协同帮助下,我们开设产业链训练营以及场地综合的配套资源,能为这些作品提供更多的创排支持。”
据悉,展演未来还将与江浙皖等地乃至全国的戏曲院团、文旅机构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开发戏曲主题的文化旅游线路。
本届展演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文汇报社、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共同主办,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上海市戏剧家协会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