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外地观众,带动消费45亿,上海国际艺术节带来“上海流量”
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万名艺术家汇聚申城,超500项、1400余场的精彩演出、展览活动,线上线下共1443.74万人次参与。艺术节综合带动消费规模超44.25亿元,较上届提升10.2%。55台132场主板演出总票房近6600万,平均单场票房较上一届提升1.57万。整体办节满意率达97.3%。
在11月27日正式落幕之际,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交出了这样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自国庆长假奏响“前章”以来,为期近两个月的艺术节,如同为上海这座城市量身打造的一首金秋交响曲。世界级名家名团不间断登台,使上海成为真正世界级的舞台。

丹尼尔·哈丁和圣切契利亚管弦乐团为艺术节闭幕
高标准、国际化的艺术盛会,也为上海收获了巨大的“文艺流量”。据统计,今年艺术节外省市观众占比约32%、境外(含港澳台地区)观众占比近12.5%。外地观众中有近63.5%是专程为艺术节奔赴上海,人均在沪停留近4.6天,过夜率高达88.4%,“为了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也由艺术节真正实现。
世界级的舞台,名家名团接力登场
今年的艺术节,众多世界级名家名团汇聚上海,各大名团轮番登场,不间断接力。以致于上海观众直呼,好演出太多太密集,时间、钱包和体力都不够用了。
维也纳爱乐乐团、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和芭蕾舞团、邵宾纳剧院等国际顶级名团已成为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常客,连续多年来到上海,拥有众多忠粉,今年再度如约而至,演出几乎都是一票难求。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海交响乐团、香港芭蕾舞团等本土一流团体,也都是艺术节的老朋友,今年也把各自最新重磅作品带到艺术节的舞台。

瓦莱里·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马勒交响曲全集》音乐会现场
从瓦莱里·捷杰耶夫、克里斯蒂安·蒂勒曼等指挥大师,到芮妮·弗莱明、布莱恩·特菲尔等歌剧界巨星,再到范·克莱本金奖得主沈靖韬、“肖赛”前三名陆逸轩、陈禹同、王紫桐等乐坛新星……国际一流的演出阵容,明星闪耀的大小剧场,名家名团与新人新秀相映成辉,让上海成为了世界级的舞台,也让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日益跻身国际一流节展。
今年55台主板演出,在沪首演率超九成。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携全班人马演绎的经典歌剧《漂泊的荷兰人》、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的“镇团之宝”《罗密欧与朱丽叶》等11个国际头部项目开启“中国唯一一站”。

斯图加特芭蕾舞团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演绎的“马勒全集”,以及艺术节联合制作的皮娜·鲍什1978重现版《交际场:回响1978》,更是艺术节特别创制“独家款”,在全球范围都是独家呈现。
因为难得一见,“马勒全集”吸引了近45%的外省市观众,更有来自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多国乐迷专程前来,只为这“一生难遇的音乐壮举”。而《交际场:回响1978》更是开票即售罄,演出期间一票难求,成为今年艺术节话题和热度最高的演出之一。

《交际场:回响1978》
国际精品在上海首演同时,6部“上海出品”也在艺术节上集中亮相,其中歌剧《女人心》、舞台剧《繁花》终季等4部作品是艺术节完成了中国首演。

舞台剧《繁花》终季
多部国内重量级原创也选择在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演。来自新疆的舞剧《龟兹》以其浓郁的西域风情和深厚的丝路文化底蕴,在艺术节上未演先热,三场演出一开票就迅速售罄,成为今年艺术节最热门的演出之一。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观众基础和平台效应,让演出方都深感意外和惊喜。

舞剧《龟兹》
文化交流的“会客厅”,影响力辐射国际国内
在闪耀的舞台之外,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艺术节,也正成为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文化交流“会客厅”。
一年一度的国际演艺大会及国际对话是艺术节重要板块,也是构建全球合作“上海方案”的重要平台。今年的大会吸引了包括欧洲艺术节联盟、ISPA国际表演艺术协会、美国林肯艺术中心、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等在内的约500家演艺机构、约2000名业界代表齐聚上海,短短的4天时间内,达成了近600项合作意向。

国际演艺大会现场
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联合全球多家艺术节共同发起的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在艺术节期间也举办了第五届年会,并发布面向未来的重磅报告。截至目前,联盟成员已覆盖52个国家和地区,机构总数达到196家。

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嘉宾合影
对于国内演艺界而言,上海是“大码头”,上海国际艺术节,更是艺术创作的“检阅场”和文化交流的“汇演地”。
今年,陕西人艺携《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五部大戏,在艺术节开启跨越四周的“上海驻演”,这是继去年北京人艺驻演上海之后,艺术节又一次以“驻演”之名邀请国内剧院集中展示其创作成果。一个月内不仅5部现实题材作品集中上演,且有展览、讲座、研讨等多项活动展开,不仅让观众沉浸感受了陕西文化和舞台艺术创作,也延续并加深了上海和陕西人艺长期以来的交流合作传统。

上音歌剧院门口为陕西人艺驻演搭建的西安城墙牌楼
多台地域特色浓厚的地方戏曲也亮相艺术节,昆剧、京剧、锡剧、评弹等竞相亮相。来自山西晋城市的上党梆子《大汉母子》、来自宁夏的秦腔《攒劲女人》和来自西安的秦腔《无字碑》等西部剧种今年也相继亮相“爱我中华・系列演出”。这些最新戏曲力作,以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表演,让艺术节戏曲板块吹起“西北风”,展现了古老文化和黄土风情,也实现了西部文化与海派文化的交流碰撞。

来自山西晋城的上党梆子《大汉母子》
艺术节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助推器”。今年,汇聚上海、无锡、合肥、南浔四地政府文旅部门与铁路系统力量,艺术节开通首趟分会场专列,正式拉开今年长三角以艺术节为纽带、深化文化与旅游协同发展的联动大幕。合肥分会场将百年非遗庐剧《铁面无私》送到上海,让黄浦江畔的观众了解到包公故里的文化;南浔分会场3个周末共6天的艺术活动,今年吸引了近40万人次到访南浔古镇,较去年呈几何级数增长。

粤剧《双绣缘》
艺术节今年还举办了备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通过1个美展、7台14场精品演出等系列活动,不仅实现了江南文化与岭南文化的联动,更在交流规模、展品体量等方面创下新高,成为沪粤港澳四地文化交流史上一次重大突破。

香港芭蕾舞团《布兰诗歌》
其中,广东有史以来最大的美术展“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携800余件/套国宝级作品赴上海,引发业界轰动。14场演出展现了大湾区舞台艺术风貌,不少演艺机构还在艺术节收到了海外演出机构的邀约。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现场
带动消费赋能城市生活,实现人民大众的节日
艺术节能为城市带来什么?作为“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本届艺术节以票根为消费链接,联合本市43个商业体近300家商户,推出《艺术生活指南》。通过打造“看艺术+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消费体验,综合带动消费规模超44.25亿元,较上届提升10.2%。
“艺术天空”惠民活动将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118场演艺精品,铺展至申城地标、商圈、水岸与绿地间,共筑“没有围墙的剧院”,绘就“15分钟惠民文化圈”。

艺术天空,广州南国醒狮团 《狮王争霸》快闪秀现场
“101艺场”“学生观剧观展团”“艺术进校园”“青少年剧目展演”为核心的44项111场艺术教育活动,发生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第十七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冠军沈靖韬走进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分享艺术人生
艺术节期间,上海国际魔术周、上海国际木偶艺术周,爵士上海音乐周三大专业展演板块同时登场。各个艺术门类的国际专业人士齐聚上海之外,亲民的魔术展演和魔法市集,世界各国不同风格的木偶和爵士乐演出也都目不暇接,市民因此有了更多可参与可选择的艺术活动。

上海国际魔术周魔法市集
艺术节还与进博会、上海旅游节、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秋约魔都美术季等实现“节节联动”,并与携程旅行、滴滴出行、支付宝及咖啡品牌等开展合作,形成“文旅商体展”多元业态与消费场景相互赋能的良性循环。

在城市不同角落邂逅艺术节
与此同时,艺术节还拥抱新空间、新人群与新样态。“ARTRA自定艺”聚焦视觉与表演艺术跨界融合,打造出充满未来感的互动舞台场景,让观众直观感受国际科技艺术的前沿趋势。“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今年则推出了9部舞台和视觉艺术作品,展现出当代青年艺术的创新视野,并且持续提供从孵化到交易的全链条支持。

ARTRA自定艺,露西·格林舞团&马蒂亚斯·沙克-阿诺特《钟摆》
除此之外,艺术节连续第三年推出艺术节影响力指数致优榜单,今年更在科学数据的基础上,对标爱丁堡国际艺术节、阿维尼翁戏剧节等国际老牌一流节展,委托专业机构再度编制《蓝皮书》,从“演出内容”“场馆及服务”“观众情况”“经济拉动与产业业态”等不同维度的近20项指标展开深入剖析,力求编制出具有创新意义的办节模式“上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