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025 2026

多家银行火速响应!一文读懂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怎么用?

消费领域的又一次 " 国补 " 即将落地。在财政部、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总局公布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后,8 月 13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和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相关贴息政策涉及的侧重点都是广覆盖、低门槛,没有设置复杂的申请程序,尽量让百姓做到 " 省钱又省心 ",只需要满足一些基本的、必要的条件,就可享受政策的支持,确保精准发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

在《实施方案》出炉后,多家金融机构火速响应,结合相关实施方案和自身情况,制定相关业务流程;并将自 2025 年 9 月 1 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如何贴息?

购车、电子产品、装修、旅游等均可申请

" 居民享受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的条件,核心是要有真实的消费行为。" 于红表示,从今年 9 月开始的一年时间里,无论是日常生活性的小额消费,还是买车、装修、购置家具家电或手机电脑等较大额度的商品消费,或者是旅游、养老、生育、教培、医疗等服务消费,只要是在相关机构获得了消费贷款,其中用于消费的部分,都可以享受贴息支持,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的贷款贴息是 500 元,多笔消费可以叠加享受。

于红进一步解释,对于单笔 5 万元以下的消费,按照实际金额计算贴息,多笔叠加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以享受贴息 1000 元;对于单笔 5 万元以上的消费,以 5 万元为上限来计算贴息,也可以多笔叠加,加上小额消费的贴息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 3000 元。

于红还强调,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支持的是消费者合理的借贷需求和真实的消费行为,如果借款人使用个人消费贷款用于一些非消费领域,或是其他违规套利行为,这不属于政策的支持范围,将无法取得贴息资金。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本次发布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为相关的经营主体提供了 " 真金白银 " 的支持,是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现在也正值暑期,大家旅游度假、休闲消暑、影视打卡、学习充电等消费需求旺盛。接下来还有中秋佳节、" 十一 " 黄金周,都是传统的消费旺季,希望相关政策能够给百姓带来帮助。

怎么申请?如何查看?

仅需向经办贷款机构授权手机可查看贴息情况

" 此次贴息的流程更高效。" 廖岷介绍,为减轻借款人办理的负担,提高政策实施效果,贴息的资金测算、申请、拨付等工作主要集中在贷款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部门。与常规贷款办理流程相比,个人消费贷款借款人需要授权经办机构识别相关贷款账户的交易信息,用于贴息资金的测算。贴息政策涉及的贷款利息扣减、贴息资金申请等工作均由经办机构来负责,借款人无需额外的操作。

于红介绍,借款人在申请个人消费贷款签订相关贷款合同的同时,只需要增加一个操作,即授予贷款经办机构相关权限,允许其识别贷款发放账户或者指定账户的交易信息。对于已经签订的贷款,贷款经办机构可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等方式来取得借款人的相关授权。贷款经办机构将根据借款人实际消费的情况,按照政策规定的贴息比例、贴息上限等要求来计算财政贴息金额,在定期收取贷款利息的时候,直接扣减由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借款人可通过短信、手机 APP 等方式知晓享受财政贴息的具体情况。

于红举例指出,如果一名消费者使用个人消费贷款,在政策执行期内花了 20 万元用于装修、购置家具家电等消费品,假设这笔消费贷款年利率为 3%,在没有贴息的情况下,他全年需要支付贷款利息是 6000 元,享受个人消费贷款 1 个百分点的贴息以后,最高可减少利息支出 2000 元,即获得 1/3 的利息补贴。

何时开始?是否收费?

9 月 1 日起实施贴息金融机构称将不收取任何费用

根据《实施方案》,2025 年 9 月 1 日至 2026 年 8 月 31 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实际用于消费,且贷款经办机构可通过贷款发放账户等识别借款人相关消费交易信息的部分,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政策。同时,《实施方案》还划定了 23 家贷款经办机构。

多家贷款经办机构在第一时间响应相关贴息政策。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广发银行、浙商银行等均表示,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 2025 年 9 月 1 日起,对符合上述通知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工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均表示,将依法依规、积极有序推进财政贴息工作。

同时,多家银行表示,该行正在抓紧制定有关操作指引、实施细则,相关事宜后续将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网点等渠道发布。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机构均提示,在办理贷款贴息业务过程中,金融机构将不收取任何费用。

服务业经营主体如何贴息?

借款主体无需申请 已付利息的贷款将一次性返还贴息资金

此次多部门还发布了《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为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廖珉指出,从消费结构看,我国目前服务消费具有较大增长潜力,为了释放这一潜力,需要有更高品质的供给,此次同步实施了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贴息政策。

根据《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本次贴息面向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银行贷款,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 8 类主要消费服务领域。贴息比例为 1 个百分点,可以贴息 1 年,上述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是 100 万元,单户享受贴息最高 1 万元。

于红介绍,借款主体同样不需要进行贴息的申请,只需要按照正常的信贷流程在银行办理贷款就行。经办银行收到财政贴息资金以后,对经营主体已经支付的利息,一次性向经营主体返还对应的贴息资金;对于经营主体未来需支付的利息,贷款经办银行在后续按期收取时,直接扣除对应的贴息资金。

" 假设一家餐馆在今年 10 月 1 日获得 1 年期的贷款 90 万元,用于引进设备、扩大场地等经营活动,可以享受的贴息一共是 9000 元。" 于红举例道,具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假设经办银行明年 2 月收到财政部门拨付的贴息资金,以此作为时点来划分,经办银行需向该餐馆一次性返还 3000 元的贴息,将今年 10 月到明年 1 月的贴息结清;明年 2 月到 9 月,每个月都会直接扣除当月贴息,经营主体每月可以少交 750 元的利息。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负责人王波表示,此次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支持发展服务消费有利于促进全方位扩大内需。支持发展服务消费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同时支持发展服务消费有利于稳定和扩大就业。

如何落实?是否会扩容?

多部门配合抓落实到期后将视情况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廖岷指出,若按照 1% 的贴息比例,意味着 1 块钱的贴息资金,有可能带动 100 块钱的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或者是消费领域服务业的供给,这是一个公共资金和金融工具的结合产生的撬动效应。相关贴息政策还全面覆盖居民日常消费和各类群体,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为了让相关贴息政策切实落地,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郭武平表示,按照财政部的规定和要求,贷款经办机构要有效加强贷款资金用途管理和风险管控,防止挪用于非消费领域和套取贴息资金。在监督管理方面,金融监管总局将督促贷款经办机构按照财政部规定和要求,做好贷款贴息资金的测算、审核、申请工作。经办机构对贴息数据和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准确性负责。

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车士义表示,人民银行将引导加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人民银行将加强与财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促进政银企融资对接,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多服务业中小经营主体。同时,优化居民消费金融的产品和服务,指导金融机构深化与线上、线下消费场景的融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简化审批流程,增强消费金融产品的吸引力,支持居民真实的消费需求;提高消费贷款利率定价能力,根据客户需求和风险特征进行产品创新和差异化定价,确保消费金融服务的长期可持续。

王波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与财政部等部门密切协作,积极开展政策宣传与解读、强化贷款贴息政策审核把关,同时做好政策实施效果跟踪问效。

此外,贴息政策的期限是自 9 月 1 日起的一年时间,经办贷款的金融机构限定为 23 家。对此,廖岷表示,在相关贴息政策到期后,监管部门会开展效果评估,视情延长政策的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并调整贷款经办机构的范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陈莉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