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025 2026

首席展望|瑞士百达陈东:中国股票市场或将进一步上行,建议使用“杠铃配置” 策略

2025年全球市场在地缘政治紧张、贸易摩擦加剧和经济政策分化等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已经走过了跌宕起伏的上半年。展望下半年,全球经济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料将持续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资产配置将呈现怎样的趋势?

8月13日,瑞士百达财富管理亚洲首席策略师兼研究主管陈东在做客澎湃新闻“进击新周期——《首席连线》2025年中经济展望”专题时指出,当前支撑A股上行的环境已逐步形成。首先,外围市场扰动已出现缓和迹象;其次,中国政府自去年9月以来释放了支持资本市场的明确政策信号,且政策力度与指向性均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度;第三,中国资产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显著提升;第四,投资者信心较去年显著改善。

“信心就是黄金,”陈东称,“在下半年,我们认为中国股票市场完全有可能进一步上行。”

配置方面,陈东认为,“杠铃配置” 策略不失为一种选择:“一头是高增长的科技板块,另一头是高股息的具有一定防守功能的板块,例如公用事业、能源、电信等。这一配置方式有助于实现相对均衡的回报。”

资产配置要注意分散化

“上半年的全球市场可以用‘不确定性’来概括,”陈东指出,在这种背景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动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他预计,美联储可能在四季度有两次降息,而更多降息可能出现在2026年。

此外,美元资产的走势也备受关注。陈东指出:“今年上半年出现了罕见的股债汇‘三杀’现象,这表明市场对传统避险资产的信心正在动摇。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和地缘政治策略动摇了二战后形成的全球政经格局,美元和美债作为避险资产的地位受到挑战。”在此背景下,资产配置的分散化成为焦点,具体表现为降低美元资产集中度,转向其他地区和资产类别的投资。

在全球资产配置方面,陈东认为,对各国财政可持续性的考量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他提到:“美国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和不断增加的国债引发了对其财政可持续性的质疑,这不仅影响美债,也影响其他发达国家的国债。因此,相较于国债,稳健高评级企业债或更受青睐。”

在股权配置方面,欧洲和新兴市场提供了潜在机会。他指出:“欧洲在地缘政治变化下可能迎来经济上升期,德国政府已承诺在未来十年投资1万亿欧元用于基础设施和国防。此外,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也具有吸引力,可作为国际资金分散化的选择。”

此外,陈东还特别提到了黄金在资产配置中的重要性。他指出:“黄金已经摆脱了美国实际利率的束缚,不再仅仅是考虑利率高低所带来的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问题,而是真正实现了一个作为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和未来美元贬值风险的重要工具。”他认为,在当前全球政经格局巨变的情况下,美元可能继续走弱,而黄金的配置价值将继续上升。

中国股票市场或将进一步上行

2025年上半年,中国资产在全球投资者视野中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其核心转折点始于年初中国科技行业的超预期表现。国际投资者重新评估中国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的地位,全球资金开始重新流入中国科技板块。

然而,陈东强调,若要吸引更广泛的外资持续参与中国市场,仅靠科技行业的单点突破远远不够,中国整体的宏观经济环境需进一步改善,尤其是在房地产、消费和政策执行三大领域亟待突破。他认为,如果房地产能够企稳,消费者信心增强,通胀率提升至温和正增长,企业盈利将改善,股票市场也将更具吸引力。

陈东进一步指出,中国的货币政策仍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央行可能会继续降息和降准,为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保障。

对于A股市场,陈东明确表达了乐观态度。他指出,当前支撑A股上行的环境已逐步形成。

首先,外围市场扰动已出现缓和迹象,市场普遍认识到最悲观的情形已大概率避免,整体风险已大幅降低。其次,中国政府自去年9月以来释放了支持资本市场的明确政策信号,且政策力度与指向性均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度。第三,全球资金配置正从过度集中于美元资产向分散化转变,二季度中国经济数据仍保持稳健表现,叠加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使得中国资产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显著提升。第四,投资者信心较去年显著改善。“信心就是黄金,”陈东总结道,“在下半年,我们认为中国股票市场完全有可能进一步上行。”

港股的潜力也备受关注。“港股对A股有估值优势,即使现在,A股对港股平均还有20%以上的溢价。” 陈东分析称,中国头部科技公司多在港股上市,叠加港股很多大公司股息率可能达到5%甚至7%,对机构投资者吸引力强。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南向资金流入超过去年全年,“流入势头还在继续,加上香港是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市场最方便的窗口之一,港股接下来值得期待。”

“杠铃配置” 策略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平衡风险与收益成为投资者的核心课题,陈东认为,“杠铃配置” 策略不失为一种选择。一头是高增长的科技板块,另一头是高股息的具有一定防守功能的板块,例如公用事业、能源、电信等。二者配置起来,投资者会取得相对均衡的回报。

陈东解释称:“当市场风险偏好较高、更偏重成长性时,科技板块可能表现更好;当不确定性反弹、地缘政治风险升温时,防御性的高股息板块能为资产组合提供保护。”

科技板块中,陈东认为,互联网与云计算具备潜力,“主要的几家互联网大厂都有重要投入,头部企业做得不错,估值也不贵”。此外,国产半导体产业链是长期方向,“尽管美国稍有放松,但技术自主可控具有战略意义,不少企业过去几年进步显著”。

在AI领域,其发展正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场景落地的关键阶段。陈东指出,此前投资者更多聚焦于AI的基础设施,如芯片、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的搭建,而当下真正的机会开始出现在应用端。“在这一端目前还处在相对早期的时段,例如汽车领域的自动驾驶是AI的直接应用,中国已有很多企业做出不错的产品。人形机器人这类应用也处于早期,但值得关注。另外,AI在制药研究领域应用广泛,很多创新药研究都用到了AI,这些领域潜力巨大。”

谈及消费板块,陈东观察到,中国消费者行为发生重大转变,从过去与房地产相关的消费模式,转向情绪价值消费和服务类消费,例如旅游相关消费增长迅速。投资者应注重选择性,例如,必选消费整体仍较低迷,而可选消费中与情绪价值、服务相关的特定领域则展现出一定活力,但需警惕估值过高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