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图文展再进社区,家门口“读”上海6000年
11月28日,上海博物馆“一个馆 一座城”进社区系列再添新名片——“上海6000 年”主题图文展在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拉开帷幕。
此次社区巡展以“文明初曙、因水而兴、人文荟萃、中西交汇”为脉络,精选了上海博物馆内24件/组体现上海城市发展代表性的文物,用图文的形式进行展示。从“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稻”等史前遗存,到马桥遗址、广富林文化的多元融合,再到豫园建造者潘允端、陆家嘴“陆氏家族”的人文故事,展览借上海6000年文明轨迹,让城市精神可感可触。活动旨在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将优质文博资源送入社区,赋能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千年文明与精神基因触手可及。

为方便不同年龄层居民理解展览,上海博物馆讲解员用“家常话”为居民解读文物故事。讲“上海第一稻”,联系城市周边稻田,聊清上海农业文明的延续;说青龙镇海上贸易,会结合社区外贸小店,类比古代“国际港口”的繁华;谈海派旗袍,还会邀请居民分享家中老旗袍故事。

此外,主办方还邀请考古专家、文博学者进社区开讲座。文化中心的视听教室,专家以《“地书”揭示上海6000年》为题,结合上海博物馆“考古上海”展,从考古实证讲述上海六千年历史,同时解读“何以上海”的历史密码。

“近年来,上海博物馆持续加大对上海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力度,先后推出‘考古·上海’常设展,以及‘上海6000年’‘魔都与新城’等精品教育项目,用文物实证上海的城市精神基因,用历史凝聚社群的集体记忆,让博物馆真正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串联个人与社区的文化纽带。”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说。
同时,为了让更多参观者深度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本次社区图文展免费向参展观众提供观展手册,力图打造一本上海6000年文明的观展“说明书”。活动现场还配合展示《魔都与新城》纪录片、青龙镇相关考古视频等,让居民更全面感受上海城市历史和文化。

据了解,近年来,上海博物馆打造“一个馆 一座城”优质文博资源进社区文化品牌,此前已成功举办“何以中国”文物考古主题图文展、“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图文展进社区系列活动,覆盖上海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和浦东新区的六个社区,参与人数突破10万人次。按照计划,此次杨浦区五角场街道首展将持续到12月中旬,之后本次进社区图文展还将赴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社区和闵行区马桥镇街道进行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