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送上200亿开学大礼包,1200万学前儿童享红利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 免费学前教育的资金大盘浮出水面。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8 月 7 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有关情况。
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在吹风会上介绍,国家统一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的大班儿童,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将惠及约 1200 万人左右。经测算,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大约是 200 亿元,相应减少家庭支出 200 亿元。
如何通过减少 200 亿元支出给家庭带来最大的获得感,增加的 200 亿元财政支出是按照怎样的标准确定的,这笔钱将从哪里来,是免费学前教育政策落地的关键。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下称《意见》)。8 月 7 日吹风会披露了更多政策细节。

郭婷婷介绍,《意见》规定,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这里所说的学前一年就是通常所说的幼儿园大班。
在北京一名幼儿园园长张洁看来,免保育教育费的对象之所以是大班儿童,而不是小班、中班,甚至托班儿童,有几个好处。
" 第一,学前教育办园成本是动态变化的,保育教育费也需要动态调整,也就是会涨价,给大班儿童免费,能让适龄儿童家庭有最大程度的获得感;第二,有些儿童到大班后会离园参加社会上的幼小衔接,变相地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大班免费政策有助于留住大班儿童,守护儿童身心健康;第三,托班收费比大班收费贵很多,为何不能托班免费?这是因为幼儿园托班收取的是托育服务费,不是保育教育费,托育并不属于学前教育。" 张洁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可以说,对单个适龄儿童家庭来说,免除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是 "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 原则下最大的红利。
对全国所有适龄儿童家庭来说,免费学前教育政策进一步助推教育公平。这是因为,此前各地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结构不同,各地财政支出力度不同,导致各地保育教育费水平不同。
在 2024 年春季学期,北京一级一类公办幼儿园每月的保育教育费是 750 元,郑州是 820 元,深圳是 1008 元。实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后,各地公办园大班儿童全部免费,抹平了地区差异,推动了教育公平。
有的地方实施了更有力度、更长年限的免费政策。《意见》明确,各省已经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范围超出学前一年的,可以继续执行,超出部分所需资金也继续由地方承担。
郭婷婷指出,免保育教育费政策实施后,将密切关注各地的政策落实情况,加强工作指导,确保把好事办好。同时,将综合考虑学前教育学龄人口的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会同教育部研究适时完善免费政策。
面向家庭免费的背后,是加大政府投入。
《意见》提出,对因免保育教育费导致幼儿园收入减少的部分,由财政部门综合考虑免保育教育费在园儿童人数、所在地保育教育费生均实际收费水平等情况补助幼儿园。
免保育教育费财政补助标准是如何确定的?
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许留庆说," 今年主要是综合考虑了各省公办园保育教育费的生均实际收费水平等因素,并且逐省进行核定。对以后年度,我们将定期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各省免保育教育费生均财政补助标准,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转。"
相关财政补助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中央与地方如何分担?
许留庆说," 中央财政对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分别按照 80%、60%、50% 的比例分担。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教育部指导各省级财政、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好中央补助资金和地方应承担的资金,及时足额将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到幼儿园。"
以前,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主要由地方财政承担。郭婷婷介绍,据统计,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 2013 年为 862 亿元,到 2023 年增长到 3150 亿元,增长了三倍多,年均增长 13.8%。许留庆则介绍,2013 — 2024 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学前教育转移支付资金达到 2209 亿元。
按照中央财政资金 11 年总支出 2209 亿元计算,年均约 200 亿元。而今年秋季学期财政免保育教育费补助约 200 亿元,全年补助约 400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占大头,即超过 200 亿元。经此折算,仅免保育教育费政策一项,就将让中央财政用于学前教育的支出翻番。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主任韩凤芹认为,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采取分区域、分档次的差异化分担比例,显著向经济欠发达的第一档地区倾斜(中央承担 80%),有力保障了财力薄弱地区的政策落地,体现了国家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心。
韩凤芹还指出,各省是政策落地的 " 总枢纽 ",包括科学分类细化省内公办、民办幼儿园的免保教费生均财政补助标准,这直接关系到资金分配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省级财政、教育部门需制定清晰的地方各级财政分担办法,确保省域内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园)的免保教费财政补助资金足额、及时到位,这是政策落地的 " 生命线 "。
"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教育部加强对地方工作指导,同时继续通过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地方健全学前教育投入机制。" 郭婷婷说。
离秋季开学只有一个月,财政部、教育部在保障政策落实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在吹风会上,许留庆回答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财政部已经足额安排了中央财政需要承担的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将于近日下达。
同时,财政部指导各省结合地方实际,分类细化省域内免保育教育费财政补助标准,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此外,财政部督导地方落实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 各省级财政、教育部门统筹安排中央补助资金和地方相关资金,落实省域内幼儿园免保育教育费的财政补助资金,并及时拨付,确保不因为实施免费而影响幼儿园的正常运转。" 许留庆说。
教育部财务司司长刘玉光在回答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说,教育部将督促各地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后,尽快部署实施,倒排工期推进政策落地。
" 各地将在 8 月底前完成相关准备工作,让大班儿童在今年秋季学期开学时就能享受到政策红利。" 刘玉光说。
" 全国幼儿园数量多、分布广。教育部、财政部将对各地落实情况进行动态监测,跟踪评估实施效果,指导各地不断优化政策举措,真正把利民政策落到实处。" 刘玉光说。
财政补助是否足额及时发放到位,对于实行免费学前教育后的幼儿园运营至关重要。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在接受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曾说,"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办园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补助和家长收费,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后,如果减少了家长收费这一项经费来源,政府补助又没有相应补齐,可能会影响民办幼儿园举办者继续运营下去的信心以及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现实中,这样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多地多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经营者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所在地主管部门多年前就明确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补助标准,但存在缓发、未发补助的现象。
韩凤芹指出,应做好新政策与本地区已有学前教育资助政策的顺畅衔接,避免政策打架或保障空白,确保惠民政策红利完整传递到每个符合条件的家庭和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