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026 2025

首部系统研究商代玉文化学术专著出版

玉器是商王朝创制与推行的神圣符号系统,商代玉器的造型、纹样甚至玉材的颜色均体现象征意义,也是殷人共同的精神文化认知的反映。澎湃新闻获悉,《商代玉器与玉文化研究》新书与研讨会近日在京举行,这是首部全面、系统研究商代玉文化的学术专著。

《商代玉器与玉文化研究》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由知名古玉研究学者丁哲所著,全书约50万字,配图近千张,以翔实严密的论述考证和高清丰富的图像材料,兼顾学术严谨性与大众可读性。商代玉器是中华文明连续性与独特性的重要物证,著作通过对玉文化的系统梳理,不仅为商代文化史重建提供关键材料,也进一步推动中国玉文化的研究与传播。

商代玉器

“商代玉器是中国玉文化由‘巫玉’向‘王玉’转变的关键阶段,玉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基因,是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动力。长达近六个世纪的商代玉器,不仅在中国玉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章,而且构成了中国古代玉器发展总进程中由巫玉时代趋向王玉时代的重要转折点。”据该书作者、古玉研究学者丁哲介绍,早于商代的华夏大地,诸如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后石家河文化、石峁文化都创造了伟大的玉文明,为后续商代玉文化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史前诸考古学文化毕竟属于“满天星斗”古国时代独占一地、偏居一隅的区域性玉文明,而基于统一化的王朝文明视角,商代玉器无论规模之大、数量之多、类型之丰、分布之广、工艺水平之高、用玉制度之完备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支考古学文化、一个时代。

玉器作为殷商时代巫术、祭祀活动中用来交感圣俗、沟通人神的器物媒介,在仪式场合发挥着视觉意象的神圣功能,但其既是宗教机制的象征,又是政治仪礼的组成部分,与意识形态一起担负着建构神权、王权象征系统的重要功能,成为殷商政权礼制的基石。其中各类象生题材玉器、玉柄形器,秉承萨满巫术传统,极具宗教仪式涵义,作为重要的神权象征物,构成了商代社会统一信仰的核心,玉鸱鸮、玉人像更直接体现了商代信仰世界的主宰—“玄鸟”和“帝俊”,正是殷人崇奉的至高祖先神,诸多象生玉器则是那些被赋予超自然能量的神禽异兽、动物精灵之玉化产物。

跽坐人形玉佩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 1976年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玉戈、玉戚等兵器形玉器作为彰显地位、标识身份、划分等级,具有指示性的礼玉重器,还与玉有领璧(环)等物同样属于祭祀仪式上的器物媒介。商王朝的统治者正是通过掌握发达的玉器系统及其支配权,实现垄断祭祀、通神的权力,从而达到对世俗世界的有效操控,得以规范统治秩序、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转。可以说,玉器与商代社会的政治、宗教、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玉文化在商文明中居于核心地位。

《商代玉器与玉文化研究》书封

新书发布现场,来自文博机构、学术界、收藏界及艺术行业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出席并研讨。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孔德铭表示,该书从跨学科视角提出诸多创新见解,为解决商代玉文化研究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雅昌文化集团北京印刷公司总经理程成介绍,该书精湛的印制工艺与高质量图像是迄今最为高清精美的古玉学术专著。该作者丁哲博士在现场作了《传承玉魂国魄,阐释殷商文明》主旨演讲,他认为,研究玉器与玉文化对探源中华文明、增强民族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破解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密码,就必须要对玉器与玉文化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