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一工程被举报未批先建,环保部门拟突击检查前有人通风报信

“近期,我家附近在施工建设一座‘商混站’,据打听该项目无环评手续,属于未批先建,我随即向当地环保部门举报。”咸阳市永寿县的王涛(化名)说,“没想到就在环保部门下午准备去检查时,这座‘商混站’竟然提前得知了消息。”王涛担心,举报信息一旦外泄,可能会对自己的人身安全不利。

1

蹊跷:

举报后县环保部门下午要检查

上午商混站工作群就有人通风报信

位于咸阳市永寿县冯永路中国石油咸阳永寿新永加油站附近的一片闲置厂区,近日正紧锣密鼓地建设一座占地上百亩的设施。“这块地原本规划建油脂厂,怎么突然改成了‘商混站’?”王涛近日向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反映,“我多方打听后确认,这个‘商混站’没有相关手续,尤其是缺少环评手续。”

11月10日,王涛向咸阳市生态环境局举报,被告知此事将由咸阳市生态环境局永寿分局负责处理。“11月11日下午,永寿分局原本计划对这座在建‘商混站’进行突击检查。”王涛说,“可就在检查前的11月11日上午,商混站的工作群里就有人通风报信,说下午环保部门要来检查。”

商混站为何能提前获知突击检查信息?这让王涛忧心忡忡:“如果突击检查的信息都能外泄,那我的个人举报信息会不会也已经泄露了?”

2

记者现场探访:

已停工,储料罐均已放倒

王涛向记者提供了举报时拍摄的航拍照片。画面中,十座白色储料罐整齐排列在场地北侧,罐身蒙着灰尘,部分罐体已有锈迹;场地中央散落着蓝色管道、支架类构件及部分金属框架、机械部件,可辨识为相关加工设备的配套组件,尚未完全组装到位;大片砂石堆、水泥残渣被绿色防尘网覆盖,部分防尘网已破损,清晰可见曾大规模施工的痕迹。

场地内虽未发现大型搅拌主机、螺旋输送机等商混站核心加工设备,但能看到活动板房的搭建痕迹。从航拍视角可直观看到,整个工地紧邻居民区,被白色围栏圈围,地面已完全平整,车辆碾压痕迹明显,裸露的土与周边农田、民房形成鲜明对比。“你看照片里的罐子和场地,规模这么大,他们怎么敢未批先建?”王涛指着航拍图中的储料罐说。

11月28日,记者前往现场探访,发现施工现场大门紧锁,厂区内空无一人,显然已处于停工状态,此前竖立的十个储料罐均已放倒。“这个‘商混站’建了大概一个月,最近不知道为啥停工了。”附近其他厂区的工作人员表示。

3

环保部门回应:

确系未批先建,通风报信难以查清

11月28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联系到咸阳市生态环境局永寿分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该负责人介绍,涉事设施并非商混站,而是福银高速拓宽项目配套的拌合站,其相关手续原本包含在高速拓宽项目的整体手续中。

“我们核查时发现,该拌合站的实际选址与高速拓宽项目规划中的拌合站位置不一致。按照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建设项目位置变更后需重新办理环评手续。”工作人员解释,“但该拌合站未重新报批环评,已涉嫌未批先建。”

据介绍,11月11日执法人员现场核查时,该项目已完成“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及场地平整),执法人员当即责令其停工,并对其涉嫌未批先建的行为立案调查。针对举报人反映的通风报信问题,该负责人无奈表示:“永寿县地方小,人际关系复杂,这个投诉是从市局转下来的,目前没法查证是谁泄露的信息。”

该负责人还称,目前该拌合站处于停工状态,施工方已委托第三方公司向永寿分局递交了环评资料,“由于立案调查尚未结束,目前暂未正式受理该项目的环评报告”。

据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了解,拌合站和商混站在日常口语中常被混用,但严格来说二者并非同一概念:商混站全称“预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是专业化商业生产机构,专门生产并销售成品混凝土;拌合站则是工程现场配套的加工设施,主要为单个工程项目搅拌所需混合料(不仅包括混凝土,还涵盖沥青混合料、水稳层混合料等),服务于自身工程(如高速拓宽、路基修建),不对外销售,属于“自用型”设施,通常办理临时用地、环评等手续即可。

原标题《举报未批先建,环保部门下午要突击检查,上午“商混站”工作群里有人通风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