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026 2025

诗从长安来

2025年9月5日,西安正式宣布将用三年左右时间,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充分彰显中华文明的“唐诗之都”文化品牌。

为何“唐诗文化”能够在西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里脱颖而出,成为此次文化推广的核心旗帜?翻开历史篇章便知,长安与唐诗的独特羁绊,早已为今日的这一选择奠定了根基。

▲图源:西安发布

纵观《全唐诗》,其收录的近五万首诗中,涉及长安的超过两万首;“长安”一词出现超1400次。这座城市不仅是唐诗创作的地理中心,更是无数诗人精神的原乡。若将唐诗比作中国文学星图中最耀眼的星辉,长安便是托举这颗明珠的深邃穹顶——而作为长安文脉的延续,西安则成为唐诗最悉心的守护者。

唐代的长安,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宏大、人口最密集的国际都会,吸引了无数文化精英在此聚集。《全唐诗》所录的近1500位诗人中,近半数都曾在这座城市生活、宦游或寄寓。他们之中,既有出身寒门而凭借科举脱颖的才子,也有四处漫游、追寻理想与诗意的文人墨客。

▲《全唐诗话》 卷一

恢弘的宫殿、喧闹的东西市与川流不息的游人,共同构成了唐代诗人笔下的长安意象。杜甫以“长安市上酒家眠”的笔触,尽显都市生活的洒脱不羁;白居易借“百千家似围棋局”的图景,勾勒出都城格局的严谨规整。王维笔下“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壮丽诗篇,展现了大唐万邦来朝、海纳百川的开放气度;而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的传世之作,则刻画出盛世帝都宫阙巍峨、气象万千的恢弘景观。

▲图源:摄图网、西安文旅

不同于城中熙攘的市井景象,城外的终南山以其清幽高远、云雾缭绕的自然意境,成为了唐代诗人远离尘嚣、安顿心灵的精神栖所。王维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传递出超然物外的禅意,白居易笔下“数到仙游寺里来”勾勒出隐逸清幽的山寺景色。孟郊以“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的雄浑笔触,展现出终南山接天蔽日的磅礴气势;而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千古绝唱,则描绘出终南雪霁时分云雾缭绕、超凡脱俗的缥缈意境。

▲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被誉为青绿山水“开山之作”

正是在这种现实与理想、人世与自然之间的张力中,长安逐渐凝聚为唐诗中最深刻、最核心的意象之一;其背后所体现的,正是“诗道终南,心意长安”的文化理念——终南之超脱与长安之眷恋,共同构成了唐代诗人独特的精神世界。

今日的西安,仍是感受唐诗文化的必经之地,与之相关的遗迹随处可见。

杜甫曾经居住的少陵原,如今建有杜甫纪念馆;写下“雪拥蓝关马不前”的韩愈所走过的蓝关古道,至今犹存千年沧桑;白居易笔下“数到仙游寺里来”的仙游寺,仍是寻幽访古的佳境。王维、柳宗元、杜牧等诗人的故里和行迹之地,也陆续成为延续诗脉的文化地标。面对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西安并未止步于曾经的辉煌,而是结合其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令唐诗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图源:西安秦岭保护

在实体空间层面,西安一方面依托大唐芙蓉园、华清宫景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地的历史遗址,打造了一系列集文物保护与展示于一体的文化景区,生动再现唐诗中描绘的盛世气象与建筑之美;另一方面积极打造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长安唐村等一批唐文化主题景区,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颖的时代表达,开拓了唐诗文化在地化传承与体验式传播的新路径。

▲图源:大唐芙蓉园、华清宫景区、长安唐村南堡古寨

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西安推出了丰富多元的唐诗主题项目与活动。通过《长恨歌》《霓裳羽衣》《大唐追梦》《无界・长安》及《梦回大唐》等一系列大型演出,全方位展现唐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人们提供了感受唐诗文化的绝佳入口;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西安分会场《山河诗长安》的惊艳呈现和《中国诗词大会》西安专场活动的连续播出,更在全球范围内彰显了中华唐诗文化的独特魅力。

▲冰火《长恨歌》剧照 图源:华清宫景区;《梦回大唐》片段 图源:曲江文旅股份

此外,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等景区围绕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诗人IP,推出多项沉浸式互动演艺,成功打造一系列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唐诗文化品牌;通过汉服体验、沉浸式剧情游、唐诗主题餐饮、旅拍产品和文创产品等项目,让游客深度感受唐代风雅趣致,使唐诗文化以更亲切、更日常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山河诗长安》 图源:春节联欢晚会截图;长安鼓乐表演  图源:长安十二时辰

西安正凭借一直以来生动的文化实践,编织一张连接古今的唐诗传承之网。打造“唐诗之都”,既是对辉煌历史的深情回望,也是迈向未来的文化创举。这座城市正以唐诗为纽带,连接古今,贯通中外——让诗句从书页中苏醒,融入寻常生活;让文化遗产转化为可感知、可共鸣的情感体验。

▲图源:曲江新区

这正是西安作为唐诗“主场”的时代使命:以诗为媒,向世界展现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让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彩。这座千年古都,正在成为一座可读、可感、可生活的诗意之城,让每个人在这里都能寻见心中的盛唐。

原标题《诗从长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