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进攻性!美新版《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呼之欲出
近日,美国国家网络总监肖恩 · 凯恩克罗斯在阿斯彭网络峰会上宣称,特朗普政府即将推出新版《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目前,该草案正在联邦机构征求意见过程之中。
从已经披露的信息看,这份以 " 塑造对手行为 " 为核心导向的战略,彻底扭转了拜登政府以 " 防御与监管 " 为出发点的网络安全治理体系,将推动美网络安全战略从 " 被动响应 " 加速转向 " 主动威慑 ",整体呈现出更强的进攻性。

美国国家网络总监肖恩 · 凯恩克罗斯。
" 美国优先 " 的网络安全战略。
凯恩克罗斯强调,新版战略是一份 " 纲领性文件 ",整体框架包括六大支柱,其中 " 塑造对手行为 " 和 " 深化公私合作 " 是核心内容。
塑造对手行为:强调靶向锁定与前置威慑。
" 塑造对手行为 " 的核心逻辑是通过系统性、持续性 " 施加成本 ",让战略对手认识到针对美国开展网络行动的高昂代价。
" 施加成本 " 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既包括传统的外交、经济制裁,还涵盖执法行动、网络反制行动、曝光炒作等。
明确对手,精准施压。草案延续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叙事框架,明确将中国、俄罗斯、伊朗、朝鲜列为网络空间的战略对手,要求针对性强化威慑布局。
这种清晰的靶向定位,打破了以往网络战略中对战略对手的模糊化表述,将网络空间定位成全球地缘博弈的新战场,将进一步加剧阵营对立风险。
前置威慑,先发制人。草案彻底颠覆了以往 " 事后归因与威慑 " 的逻辑,主张通过主动打击、精准制裁、技术封锁等前置性行动,提前遏制潜在的网络威胁。
肖恩认为,美国政府在防御网络攻击方面做得很好,但从未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网络安全的根源性问题,主动进攻将成为解决这一困境的可靠手段。
协同多方,整合力量。草案要求白宫、国家网络总监办公室、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局、国务院等机构形成统一战略框架,改变过往工作重叠、方向不一的局面,通过机制化整合形成协同合力,以此确保美国的网络安全措施连贯有效,提升威慑效果。

深化公私合作:注重资源整合与力量统筹。
面对网络安全领域的技术迭代与资源缺口,新版战略高度重视 " 深化公私合作 "。
聚焦关键领域,推动政府与科技、资本巨头深度绑定,通过简化网络安全法规、明确政府保护优先事项、汇集资源支持关键领域等举措,构建覆盖攻防两端的立体化网络安全体系。
创建新型模式,效仿以色列模式,扶持创新型网络安全初创企业,通过启动试点项目、加快技术采购、利用国家实验室测试创新成果等方式,推动国家网络安全能力现代化。
新的模式将更加注重网络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全球领先的网络技术能力和海量用户信息的数据优势,更好服务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目标。
从目前已经披露的内容看,美国新版《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在政策取向上更加注重主动威慑,在运作机制上更加注重跨机构协调,在资源统筹上更加注重公私合作,将给美国的网络安全体系带来一系列根本性变化。
美网络安全战略缘何转型?
美新版《国家网络安全战略》既反映出美国维护网络空间霸权的底层逻辑,又折射出其破解国内网络治理困境的务实考量。
全球网络格局重构,传统防御体系乏力。
当前,全球网络空间多极化格局加速演进,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搭建自主网络防御体系,对美国主导的网络规则形成明显冲击,美国长期依靠技术霸权维系的全球网络秩序加速松动。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着网络安全的本质。
面对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技术驱动的复杂网络威胁,美国的传统网络防御体系愈发力不从心。根据联邦调查局发布的 2024 年互联网犯罪报告,美国民众共计提交了超过 85.9 万起网络犯罪投诉,损失总额达 160 亿美元,同比增加 33%。
可以看出,随着全球数字力量格局加速重构,美国的安全焦虑愈发上升,因此更加强调从 " 被动响应 " 转向 " 主动塑造 ",竭力维持自身在网络技术、规则制定等方面的主导地位。
美国内部积弊凸显,战略资源严重衰减。
当前,美国网络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明显滞后,各联邦机构职能任务重叠、运转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拜登政府繁冗复杂的网络监管框架制度,更是让科技企业陷入了无休止的 " 合规泥潭 "。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赤字问题愈演愈烈,美债规模突破 38 万亿美元,美国政府无力支撑大规模、高成本的网络防御建设。
在此背景下,探索公私合作模式,既可以借助企业技术效率和创新能力激发政府活力,又可以利用政策优势让企业分摊网络安全公共成本。这样低成本、高效率的实现路径,自然受到特朗普的青睐。
特朗普执政逻辑主导,务实逐利理念驱动。
新版战略还带有鲜明的特朗普个人色彩。作为极致的现实主义者,特朗普奉行利益至上,笃信 " 成本 - 收益 " 逻辑,追求 " 短平快 " 的战略利益。
在特朗普眼中,网络空间是 " 零和博弈 " 的战场,无需追求长期规则构建,只需通过精准施压获取即时利益。
这种思维模式直接将美国的网络安全战略推向 " 务实逐利化 ",催生出 " 塑造对手行为 " 的战略导向,进而影响战略资源的倾斜和进攻性策略的制定。

新版战略将带来全球性影响。
总的来看,特朗普即将推出的新版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不再是基于相同底层逻辑的简单迭代,而是要扭转美国网络空间被动格局的彻底转型。
这一调整不仅会改变美国自身的网络安全体系,还将深刻影响未来一个时期全球网络空间的攻防格局与博弈态势。
" 安全困境 " 引发全球网络生态恶化。
美国调整网络攻防重点,将进一步模糊网络攻防边界。随着 " 先发制人 " 式的网络打击频现,未来全球网络空间的博弈强度将大幅上升。
这种 " 我攻你防 " 的恶性循环,将明显加剧全球网络冲突升级风险,使网络空间加速沦为新的战场,导致全球网络生态严重恶化。
" 阵营对立 " 推升全球网络对抗烈度。
美国将中、俄、伊、朝等国作为主要目标对手,持续放大 " 外部网络威胁 ",大肆炒作所谓 " 中国黑客攻击 ",裹挟盟友组建网络安全 " 小圈子 ",将进一步加剧全球网络领域的对抗态势。
随着美国网络科技企业的加入,美对外网络攻击渗透能力或将进一步提升,让 " 黑客帝国 " 的 " 网络黑手 " 变得更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