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026 2025

《红星照耀中国》中为何未提马海德?美国友人后代讲述背后故事

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埃德加·斯诺,为何没有在其著作《红星照耀中国》中提及与他同时期也在红区的美国医生马海德?

8月30日下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上,美国友人海伦·福斯特·斯诺的侄子埃瑞克·福斯特在题为《纪念历史 不忘历史》的发言中,讲述了埃德加·斯诺夫妇在中国的故事,以及《红星照耀中国》背后鲜为人知的细节。

埃瑞克·福斯特在研讨会上发言。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埃瑞克·福斯特在发言中讲到,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时,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前往当地,通过文字揭露了日本侵略的开端。1933年前后,埃德加与海伦结为夫妇,迁居北平(现北京),斯诺在燕京大学教授新闻学课程,两人还参与了“一二·九”学生运动。

“由于他们享有类似外交豁免的特权,所以他们的家成为当时学生领袖的秘密地下联络点,学生们在此会面,商讨计划,还能够藏匿一些宣传标语和标识,这是他们支持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又一方式。”埃瑞克·福斯特说。

“当时甚至人们根本都不了解这支队伍(红军),很多的宣传都是负面的,所以人们对于红军的认知都是负面的。”埃瑞克·福斯特提到,运动期间,学生们得知毛泽东及其领导的部分红军已完成长征,正在中国西北地区。斯诺和海伦都意识到,这正是前往探访、报道神秘的毛泽东及红军的绝佳时机。

“这里我想补充一点,当年首次前往会见毛泽东的并非只有埃德加·斯诺本人,同行的还有美国医生马海德。当时马海德希望对此次行程保密,所以这也是斯诺在著作中没有提到他的原因。”埃瑞克·福斯特在发言中讲述了《红星照耀中国》中为何没有提到马海德这一鲜为人知的细节。

埃瑞克·福斯特说,“四个月之后,斯诺离开红区,践行他向世界讲述所见所闻的使命,而马海德则选择留下,将自己的一生和他专业的医术奉献给了红军,也书写了一段重要的历史篇章。”

“我们从历史当中可以知道,这次前往红区的秘密探望,催生出了斯诺那本享誉世界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埃瑞克·福斯特表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应当铭记历史,也铭记那些曾向中国伸出援手的外国友人。”

公开资料显示,马海德原名沙菲克·乔治·海德姆,出生于美国纽约,原籍黎巴嫩,医学博士,中共党员。1936年,他经宋庆龄介绍,到达陕北,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1937年,他改名并于2月1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马海德是第一个加入新中国国籍的外国人,他在中国度过了55个春秋。他以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精湛的医术,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中国日报社、CGTN、中宣部国际传播局主办,北大社会科学部、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北大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北大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北大融媒体中心承办。